
周杰倫:我是貪心藝術家
「Mr. J」跨主持 周杰倫:我是貪心藝術家
十年來,華語流行音樂的主旋律是周杰倫。而「亞洲小天王」的封號,只能代表他甫過三十的年紀,卻已不足以象徵他在娛樂界的全面影響力。
【好勝的心苛求完美】
他說他喜歡人家稱呼他「導演」,覺得自己最大的優點是「創造力」、缺點是「沒耐性」,要他用一句話形容自己,他想了好一會兒,吐出「好勝」兩個字。
關於他的好勝心,身邊的人都有深刻體認。半夜兩點上完通告,他收工後不是回家休息,而是繼續回到剪接室剪帶子;深夜從海外飛回台灣,仍然跑到編曲老師家樓下,買了飲料上樓繼續討論編曲,第二天早上依舊進錄音室錄音。
周杰倫對自己的音樂苛求完美,拍戲時則是擔心別人不好意思苛求自己。第一次拍「滿城盡帶黃金甲」,第一場戲對上的就是鞏俐,他怕導演張藝謀對他客氣,特別把在旁盯場、一樣緊張的經紀人楊峻榮叫到一旁,「榮哥,你跟張導說一下,一定要要求我,真的可以要求我,我可以再來一次的。」
好勝所以成功,周杰倫除了天賦還有拚勁。他對現在的自己很有自信,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我的風格就是沒有風格,因為很多元,什麼歌都能寫。可以寫和費玉清合唱的『千里之外』,也可以寫給江蕙唱的『落雨聲』,」搖滾的、抒情的、講孝順的、諷刺狗仔的,菜色多到講不完,「我是一個貪心的藝術家,一切,全部都給你們了,不要說我沒有改變。」
【要求愈高,愈要證明自己】
談起自己的音樂,周杰倫的語調裡有一種不張揚的霸氣,人們對他的要求愈高,他愈要證明自己。「說我沒改變?是你們聽不出來嗎?好,來一個『牛仔很忙』,沒話說了吧?開始說別的,反正要說話的人總是說不完,我可以選擇聽或不聽,」
周杰倫曾經很在意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得獎、有沒有好評,但銷售量讓他體悟到自己的實力和幸運,「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我認為好聽的,你們也覺得好聽;我喜歡的,你們也喜歡,我不是在迎合別人,而是照自己喜歡的去做,對一個創作的人來說,這真是很難得。」
【懷念單純的歲月】
當年蜷窩在阿爾發唱片公司的小辦公室裡,不停寫歌、經常被退稿的日子,如今回想起來似乎也沒那麼艱苦。「以前最早的大樓是在通化街那邊,常去逛夜市啊,跟方文山穿著拖鞋短褲就去吃鐵板燒、撈金魚,現在經過通化街都會很想下去再看一下,但已經不知道該怎麼下去了。」
「那時候的壓力只有一件,就是我的歌會不會被用。方文山自己騎摩托車去送我們錄的demo帶,然後我們就在公司等,等到對方打電話來,吼,多開心呀,就去通化街好好大吃一頓,」提到過去,周杰倫說了很多次「幸運」兩個字,外界覺得他那時很困頓很可憐,但他心裡想的不是自己有多苦,反而是充滿了希望,「我沒有考上大學,但我還是有工作啊,這是一個動力,我一定要把歌寫好,不要辜負我媽,證明我可以靠音樂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