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以外的天空
編輯室報告前言:台灣人才需要培養全球化的經歷與視野,才能具備世界級的競爭力。我們應該從關心世界地球村開始,踏出台灣的舒適圈,去體驗多樣化的文化衝擊,見識不同的人才優勢,以及市場的競爭。
主文:
又到了畢業季節,我很習慣性地關心起周遭的研究所畢業生,即將要到哪個企業去上班?為什麼選擇這家公司?連續兩年,我獲得的答案幾乎一成不變:竹科,分紅。
假如我們的高等教育畢業生眼中永遠只能看到台灣的企業、台灣的市場,卻不知道GE、SAP或Cisco是什麼公司?年輕人只知道韓國的少女時代,卻誤以為緬甸的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是另一個東南亞藝人;他們只關心蚵仔煎漲了10元,卻不能了解巴西的市場機會在哪裡?假如我們年輕人的眼光及視野都只看到台灣,那我們的人才競爭力在哪裡?
本刊編輯在獨家專訪Johnson & Johnson的全球招募顧問Judy Lee時,她很感慨地問我們,曾幾何時台灣的各大電視台都看不到國際新聞了?連哪個學校出正妹、有對情侣在街頭吵架都可以上新聞?唯獨看不到國際新聞!這是她旅居國外多年後回到台灣的最大驚訝,一個無法理解的改變!從Judy Lee焦急的口吻,透露出她對台灣年輕人未來的憂慮。
國際新聞在收視掛帥的媒體裡早己消失匿跡了;我們在溫水裡正在慢慢變成煮熟的青蛙,剛開始會掙扎痛一下,但現在,四處充斥著八卦新聞,你是否電視照看、報紙照買?雖然看國際新聞並不全然表示就會有全球化的視野;但是,了解國際動態、接觸多樣文化,可以拔高我們看事情的觀點、跳脫井底之蛙的狹窄視角,也是融入世界地球村的第一步!希臘的總統大選可以讓全世界屏息以待,因為選舉結果關係著希臘會不會繼續留在歐元區;歐盟的經濟如何發展也牽動了全世界經濟的脈動,因為世界經濟是一個連動體系,牽一髮動全身。經濟、人才、科技皆是如此,我們是否應該打開視野?從關心世界地球村開始,踏出台灣的舒適圈,去體驗多樣化的文化衝擊,見識不同的人才優勢,以及市場的競爭呢?
本期封面故事探討領導力決勝負。雖然領導力的話題一直被重複討論,但是本刊試圖再次喚起大家對「領導力」的重視──培養具全球化視野的領導人對國家及社會是多麼重要與急迫。全球化視野的建立不是一蹴可幾,需要從小培養,由教育與生活中著手,民間與政府一起合作打造具國際化的學習及工作環境。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發布的2011年《世界競爭力年報》(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指出,台灣未來首要挑戰,為培養世界一流人才與強化創新性研發。台灣人才需要培養全球化的經歷與視野,才能具備世界級的競爭力。你是一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人才嗎?問自己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你可以在台灣、大陸以外的世界舞台發揮你的工作專業嗎?希望有朝一日,我們都已準備好,且能自信地回答「YES, I C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