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寶島 竟是移工的牢
由於「不得隨意轉換雇主」的規定,加劇勞雇之間不對等,誘使雇主成為惡人,導致虐待移工案件層出不窮。在如此困境下,人稱寶島的台灣,成為移工無形的監牢。法律上無「逃跑外勞」 只有「行方不明」
幸虧社運、人權團體年復一年的抗議,現今法令已經較為寬鬆,萬一雇主與移工不合,仍有出路。之一,是在原雇主、新雇主、移工三方合意之下,好聚好散。之二,則是由仲介公司代為辦理「轉出」,但移工若在轉出後60天仍然找不到新雇主,仍將遭到遣返。
然而「自力救濟」的移工,並非走上坦途,反倒是壓力驟至:他們成了警察眼中的要犯、黑道俎上的魚肉、千夫所指的惡棍、或是誤入歧途的笨蛋。雖然所謂的「逃跑」,也不過就是「翹班」、「跳槽」。自由選擇工作應是基本人權,怎麼成了罪?
即使把法規搬出來,「逃跑外勞」也僅僅違反了與雇主的民事雇傭契約,在「未經許可」的狀況下居留與工作,牴觸《入出國及移民法》與《就業服務法》中的行政規定。甚至,法律上根本沒有「逃跑外勞」這個詞,他們只是「行方不明」,不被雇主、仲介、國家機器掌握。就算被抓,也只需繳交最多新台幣1萬元的罰款,這意味著台灣法律清楚定義,「行方不明」的危害,遠比危險駕駛、逃稅漏稅要輕微得多。
逃跑外勞被妖魔化 聽聽他們的辛酸
遺憾的是,就像當初沒辦法替草雲找到新工作一樣,我們對於台灣社會將「逃跑外勞」的妖魔化仍束手無策。能做的,就是提供一點媒體版面,讓他們把滿腹委屈辛酸說出來、寫下來,以微小的力量,反駁主流社會對「逃跑外勞」的污名與仇視。
在草雲逃了之後,《四方報》開闢「逃」這個專欄,持續了將近五年。五年來,稿子不斷,各式各樣的文字與畫作湧進編輯部,承載著太多太多的委屈、辛酸、不得已。
我們也刻意將這些書信翻譯成中文,讓許多對逃跑外勞不解、誤解的台灣人,尤其是曾經「被逃跑」的台灣雇主,有機會瞭解隱藏在寶島陰暗處掙扎求生的艱苦人、異鄉人。如一位僱用逃跑移工的台灣老闆所說:「他們都是勤勞的人,並不是壞人;雇主不幫、仲介不幫,那我就要幫他們啦!我幫他們也等於幫他們全家。」
現在,《四方報》終於完成多年來的心願,將一小部分「逃跑外勞」的親身經歷集結為《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一書(由時報公司出版),我們也將另行出版越文版。希望這些第一手的流亡經歷,能讓不同處境、不同階級的人,彼此稍稍多一份諒解、多一份寬容。
但願《四方報》儘快不需要「逃」這個版面。但願台灣成為所有人的寶島,不再是他們的牢。
「逃跑外勞」答客問 整理/張 正
Q:你們難道鼓勵外勞逃跑嗎?
A:我們不鼓勵逃跑。但是,在現行的結構下,有時候的確該逃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