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打造新世代領袖格局
朱立倫&陳立白 領導力論壇
前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
陳立白:彌勒佛是為了時時提醒自己,要笑口常開。我的秘書告訴我:「如果一位老闆早上進辦公室,臉是嚴肅的,所有的員工心情會比較緊繃;但若是老闆總是笑口常開,那員工的氣氛,也會跟著好起來。」原來領導人的風範,會影響整個團隊。因此,我才以彌勒佛當自己的標竿,保持正向樂觀的態度,來帶領我的團體。
我曾經在一間寺廟看過兩句描述彌勒佛的話,「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開口常笑,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指出當你天地都能容的時候,遇到找你麻煩的人、作對的人,你也能有辦法接納他,這也是我剛提到的「格局」,當你格局愈大,未來成就的機會也愈大。
再來,因為彌勒佛總是笑口常開,凡事一笑置之。我們絕對會碰到許多刁難或是毀謗等,也許當下會很難受,但仍要想辦法化解,當你承擔愈大,將來可以成就的也愈大。
問題3. 大家都有追求100分的人生哲學,不過,聽說朱博士您有追求300分的人生哲學,這300分是怎麼來的?
朱立倫:其實不是三百分,我也沒有追求所謂的百分百,我所談的是「三百哲學」。人生有三件事情非常重要。第一,要有好朋友。最好有一百位不同領域的好朋友,能關心你、支持你,同時提點你,當你不同領域的老師。
第二,透過旅行,多走一些好地方。旅行可以開闊心胸,增廣見聞,提高眼界。當你愈有國際觀、世界觀,就愈能知道國際情勢的變化,以及我們面對的國際挑戰,愈不會狹隘封閉。不一定要去一百個國家,但是要去一百個好的地方,這很重要。
第三,假如沒有太多時間去很多地方,那就多讀好書,讀一百本好書。好書就像是我們的好朋友、好地方,更是好知識。好書能讓我們獲益良多,但我所指的不是教課書,因為教課書我們己經讀夠了。這裡的好書,是指各式各類的書,而非狹隘在自我專業上的書籍。
「擁有一百位好朋友,去一百個好地方,讀一百本好書,人生三百就能很快樂」,這是我人生三百的哲學。
問題4. 陳董事長,談談您的人生哲學是什麼呢?
陳立白:我的人生哲學是「不要太計較」。我常勸年輕人,不要太計較眼前的東西,而是該看一些長遠的。
曾經有位長輩告訴我,「吃虧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虧」,一開始不甚了解其中意義,到後來才發覺,若懂得吃眼前虧,愈不跟人計較,將來不跟你計較的人相對也愈來愈多。
比方說,你找一個工作,不要去計較這個工作比原先的工作多個幾千塊,就因此跳糟。選工作,其實是要選好的領導人,跟國家要選好的領導人是一樣的道理。當你跟到一位好老闆、好主管,給你一些好觀念(統稱為價值觀)是很重要的,能幫助你在未來的路愈走愈寬。
問題5. 朱博士本來是教授,您如何從一位教授轉型為政治人物,且能在實際執行中如此成功?
朱立倫:要成為一個城市的首長,其實就很像一個企業的執行長(CEO)。面對財務困境,要想辦法突破,若在原有困境中打轉,是找不到出路的。
因此,當時擔任桃園縣長時,我就要跳脫傳統思維。當時首要工作,就是根據我們的特色、優勢,加以提升,然後養雞來生蛋,招商來招財,改變窘況。
另外,執行力也很重要。執行力就是當企業需要解決問題時,一個有執行力的團隊,有效力且快速的解決問題。當你成為有執行力的團隊,自然能吸引有執行力的企業來這裡共同打拚。只要願意把遠見提出來,貫徹執行力,我相信,任何城市都充滿願景。
問題6. 請教陳董事長,您賺錢的秘訣在哪裡?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
陳立白:我創業十九年來,幾乎年年賺錢,但是二○○八年時,仍不敵金融海嘯。那一年,還是經歷很大的虧損。但是跌一跤其實很好,在失敗挫折中,可以得到更多經驗與教訓,還有智慧。
賺錢的秘訣我不敢講,但是我認為「分享的概念」很重要,像是利潤分享。舉例來說,現在我們全球經營往來的客戶,共有四千多家。為什麼我們的客戶,可以從創業第一年的十幾家,在經歷了九年時間,很快地擴充到四千多家,其實就是大家口耳相傳的結果。大家聽到跟陳立白做生意有錢可以賺,也就漸漸地會跟我們作生意。
本來的利潤是賺一塊錢,但是現在我只賺五、六毛,多餘的利潤分給客戶、經銷商及供應商來賺。願意吃點眼前虧,少賺一點,讓別人多賺一點,就會有愈來愈多人願意跟我做生意,而貴人往往就會從這邊出現。
不要嫌自己懷才不遇,重要的是,你要把自己的功課做好。像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胸有天下志,才智謀略都很出眾,即使他躲在隆中,劉備仍三顧茅廬請他下山。當你具備了才德,貴人隨時會在你的身邊!
問題7. 從政的路,想必是很大的挑戰,若人生再走一遭,您會想要選擇當朱教授,還是朱巿長呢?
朱立倫:人生本來就很兩難,既然決定要做,就要做好。當你選擇了這條路,就要關心到底做出什麼成績?若一事無成,對社會沒貢獻,那就是白走一遭。
同樣地,既然唸了大學,就要把學生的工作做好。如同今天我既然從政,當然就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這貢獻要遠至未來十年,甚至為更長遠的時間來奠基。
雖然每個人都希望驅吉避凶,走簡單的路,做輕鬆的工作,但是如果堅持到底,未來,我相信我
應該還是走了一條正確的路!
問題8. 請問陳董事長,從創業的觀點來看,您創業到底是一個美麗的意外?還是可以有辦法去計劃的路?
陳立白:我是二十八、二十九歲出來創業,在此之前,我也打工六~七年。說到創業,剛開始是一個美麗的意外,到後來就是個美麗的規劃。但單靠美麗規劃還不夠,仍需要執行力。當擁有強大執行力的團隊,才能把美麗的規劃加以實現。
我曾經跟員工分享,不管你是做公司的事業,老闆的事業,自己的事業,我把它分成四個境界,
就像四個年級一樣。一年級,像大家剛進學校一樣,工作是什麼心態?單純地只把事情做好。二年級,就是把工作當做工作來做,把工作本份做好。到了三年級,態度就不一樣,是把工作當做事業來做。也許你只是領薪水的員工,但是若如同剛我提到的懷才不遇,好比進了公司,老闆不賞識、不提拔,有時候應注意,是否是自己工作心態沒有調整好。
一位老闆看待自己同仁,他會挑選那些把工作當成自己事業在做的人,就是幫公司多賺一分錢,
同樣也是幫自己多賺一分錢。把公司事業當成自己事業來打拼,主管或老闆發現這樣的工作態度,基本上就會提升這個員工。
四年級的境界,就是把事業當成志業來做。這樣格局又不同了,許多宗教領袖也講過這樣的話。
事業跟志業的差別在於,事業背後的目地,是為了自己或家人,事業傳家或傳給子女,仍帶有私心,而非為了大眾利益。但很多真正的領導人,則是把事業當志業做,出發心較無私,這樣的境界更超越了。
你可以觀察看看,自己的工作態度是在哪個境界?其實,當心念一轉,態度一變,很多事情都會跟著提升。如同佛家所說「漸修與頓悟」,有些人漸修,有些人頓悟,心念一轉,境界就不同。 問題9. 請教二位CEO,你們認為,未來的領導人,應該要具備怎樣的條件?
朱立倫:很多人對現在年輕人有誤解,但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比起上一代的年輕人,更有創意與想法。所以希望大家保持熱情,繼續發揮創意,再來就是擁有樂觀的態度。最後還要堅持貫徹,不要光說不練,光想卻沒有執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