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裔科學家潘忠禮夫婦:興趣是成才的必要條件
張瑞紅:我認為每個人有機會的話,都應該出來走一走。不管以什麼方式出來,不管以什麼目的出來,他或她所接觸的思維和文化都不一樣,在這種接觸過程中他們會更好地看到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我覺得我會鼓勵國內的學生走出來,不管是什麼目的,不管是否留下來,留學的經歷對年輕人都是有利的。
《環球》:就你個人的經歷來看,你有什麼經驗可以告訴那些即將出國留學的年輕人?
張瑞紅:我覺得每一步路都有每一步的機會,對於那些準備出國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一是要踏踏實實學習好做人,二是要時刻瞭解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出國留學不是非要追求什麼利益不可,也不見得光是聰明就夠了。先要把人做好,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這樣成功的機會才會更大。
《環球》:現在許多在美國成才的學生不願意回國來工作,有人認為這是不愛國的表現。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潘忠禮:我個人認為中國學生留在國外還是回國工作,這和愛不愛國沒有必然的聯繫。實際上,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學習和接受教育,通常所在國也並不會認為他們培養了你,你就應該留下來。現在中國也接受很多國家的留學生,這種國際間的交流將會越來越多,中國也從來沒有要求這些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學成後留在中國。我想最重要的不是在哪裡工作,而是怎樣才能使一個人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畢業後回到國內工作固然可以為中國的發展直接做出貢獻,但留在國外工作的許多人也可以起到在中國工作所起不到的作用。他們對促進科學技術和文化的交流,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就我們個人來講,我們現在在國內的一些單位都有兼職,我們的實驗室裡也有來自中國的學生和學者,大家一起為推動中國在國際上的科學技術、教育和商業上的合作都在發揮積極的作用。我可以肯定地講,如果我們當時畢業後馬上回中國工作,我們現在所發揮的作用可能是無法實現的。
來源:2010年6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