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在遊說中國?
從單向到雙向
在積極來華開展遊說的同時,美國對華公關還創造出一種“請進來”的模式,即邀請中國官員和企業家以及知識精英到美國接受短期培訓,以期培養中國的“知美派”。
自2000年以來,通用電氣公司每年夏天都會選約25名中國企業家參加該公司在紐約的領導力培訓項目。美國媒體分析稱,這一做法可使通用電氣擁有潛在的中國盟友,他們可以幫助該公司在世界上增長最為迅速的經濟體繼續擴展業務。這顯示出了公司對政府關係的重視。此類關係帶來了回報:該公司與中國簽訂了供應噴氣式發動機以及建造風力渦輪發電機的合同。
與此同時,美國一些知名學府利用其師資優勢,相繼開設面向中國官員和其他精英人士的培訓項目。2007年,記者到華盛頓附近馬裡蘭大學訪友時,曾遇見一群“特殊中國留學生”。單從他們手持課本、騎著山地車的樣子來看,與其他學生沒有區別,但其年齡、打扮和氣質卻又像國內地方官員。馬裡蘭大學著名華人學者劉全生向記者解釋說,這些是正在馬裡蘭大學全球華人事務研究所參加培訓的山東省縣級幹部。後經瞭解得知,自1996年以來,該大學已連續舉辦過幾十個中國官員培訓班,總計培訓過2000多名中國中、高層官員,合作對像包括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科技部、質檢總局、國家氣象局以及地方政府和大專院校。
事實上,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官員赴美參加培訓課程勢頭一直有增無減。其中最有名的項目,當數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舉辦的年度“中國領導者發展計劃”。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約60名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員參加這一項目的培訓,課程包括公共管理、可持續發展、領導才能和談判技能。到2007年為止,已有300名中國廳局級以上官員接受了這項培訓。美方稱,這種培訓的本質是培養“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的思考方法。
不過,隨著中國國力增長,美中之間的民間公關已逐步從單向轉向雙向。今年4月17日到24日,清華大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學員。近20位美國“局長級”政府高級官員在美國聯邦行政學院的安排下,來到中國進行為期一周的密集培訓。培訓內容涉及中國政治、經濟、軍事、能源、環境的管理與決策分析等領域。
這一名為“中美高級政府官員培訓班”的學習活動是美國政府第一次組織高級官員來華培訓,在美中公關史上尚屬首次。據悉,培訓班學員由美國聯邦行政學院挑選,他們均為直接影響美國對華決策的“局長級”官員。包括: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總部獨立項目評估辦公室主任、美國國土安全部海關與邊防局西半球國際事務辦公室主任、美國海軍部海軍訊息行動司令部行動計劃部主任、美國國防部國防技術分析辦公室主任、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新反應堆辦公室主任等。美方表示,美方會在未來選送更多高級官員到中國學習和考察,因為“這對美國作出正確的對華決策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