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田帝國會崩潰嗎
豐田的發祥地(愛知縣)在江戶時代被稱為「三河之國」,那裡也是德川幕府開創者德川家康的出生地。有不少業內人士稱豐田人為「三河村人」。 三河武士們的抗壓能力是很強的,豐田應該不會在此次重壓下走向衰亡。但是能否重新構築一套更適合於全球化的企業文化,也許是決定豐田今後命運的關鍵。
召回近800萬輛汽車、損失1800多億日圓、喪失消費者的信賴……豐田正經受著一場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危機。
近日來,數款豐田汽車因油門踏板隱患和制動系統出現問題等被召回。據日本大和綜合研究所預計,此次事件將加速美國消費者「遠離日本車」的趨勢。今年,日本國內汽車將減產30萬輛,2010年度日本經濟GDP也將因此縮水0.12%,相關產業的從業者將減少4.9萬人。
2月24日,豐田公司總裁豐田章男出席美國國會舉行的聽證會。今後,豐田公司還有可能被美國地方法院起訴,追究法律責任,而最近豐田與美國政府去年「私了」以免除召回的「機密文件」又被曝光。豐田目前的境遇真可謂是風聲鶴唳。
品質危機的背後
一直被消費者視為高品質、安全的豐田怎麼了?
豐田總裁在2月9日給美國《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投稿中承認,「豐田沒有嚴格遵守自身制定的高標準」。選擇在美國媒體而不是其他國家的媒體發表該文章,已經在側面證明了豐田在美國市場地位的動搖。
在文章中,豐田總裁還提出了幾點改進措施,如重新調整全球戰略、積極調查顧客投訴、改善與政府的對話渠道等。而為什麼豐田在此前沒有做到?
在汽車行業有過豐富經驗、日本智囊機構三菱綜合研究所前經濟分析師岡本熏接受《環球》雜誌採訪時表示,此次品質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豐田在全世界範圍內實施了「圈地運動」,而管理制度的改進又跟不上擴張的速度。
其實,豐田的圈地式擴張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5年前,豐田定下銷售額世界第一的目標,不斷在海外設廠。2007年豐田的世界產量就達到853萬台,與2002年相比增加了1.5倍。豐田增產的數量甚至超過了日產汽車去年全球生產總量。時任豐田公司會長的奧田碩就曾警告,「豐田的後勤已經吃緊。」但,這並未引起豐田內部足夠的重視。
在豐田不斷的圈地擴張和壓縮成本下,產業鏈的末端即銷售、租賃等領域,早就出現了不少問題。到目前為止,豐田採取了極其嚴格的管理體制,但這套體系並非天衣無縫,銷售末端的鬆懈和怠慢並沒有被全面詳實地反饋到豐田總部。
在質量管理方面,與開發設計階段相比,豐田公司更重視生產環節。這也是引發豐田此次危機的因素之一。日本媒體援引一位豐田公司幹部的話說,「對於設計階段出現的缺陷,我們來不及一一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