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爭高科技霸權 台積電兩難

如何解讀台積電5月15日宣布赴美設廠的利弊呢?第一,時間點趕在5月20日的蔡總統就職典禮之前的敏感時刻,如果將來美國沒有給台積電在成本上的優惠的話,那就有可能是給了政治上的優惠,這等將來再回頭看就知道了。
第二,九年120億美元的計畫,顯然是台積電以拖待變的策略,再從2021年動工的這個時間點來看,就知道台積電想看看川普到底會不會連任;如果不會連任,那麼很有可能這個投資案還有變卦的可能。
第三,量產的時間是2024年,同時間的台灣台積電南科廠預估已經推進到三奈米或一奈米,也就是說,台積電依舊維持海外的技術至少落後本土兩個世代以上,宣示「台灣優先」的立場。
台積電赴美設廠 台灣可能有人才與消費的流失
第四,該廠規劃每個月產能二萬片,熟知半導體行業都知道,一座晶圓廠的最大產能是三萬五千片,而亞利桑那廠卻只開了57%的產能,從這個角度可以大膽的推估,這是預防美國政府沒有積極的給成本優惠所採取的「少做少賠」的策略。
第五,直接創造一千六百人以上的工作機會,但是這句話的背後意思是,台積電有可能派遣數百,甚至上千名工程師赴美進行指導,而這些工程師有可能拿到綠卡,從而定居在美國,也就是說有台灣有可能流失一批高消費能力族群。
第六,台積電的相關供應商,如設備與封裝等,也會跟著過去亞利桑那州就近服務,同樣也是人才與消費的流失。
第七,也是大家最關心的持續供貨華為的議題,是否因為「輸誠」而得以化解,很不幸的是,就在台積電宣布赴美投資計畫的幾小時後,美國商務部發布兩條聲明,第一條是美國將華為對美國企業銷售通訊設備的臨時許可再延長90天,也就是至8月13日,但暗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延長許可。
第二條更是讓半導體業內震驚,美商務部稱,基於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的計畫,限制華為採購那些採用美國技術和軟體並在美國海外製造的晶片,並給予120天的緩衝期(此為台積電限令)。並且要求利用美國技術在海外生產的半導體必須先取得許可證才能賣給華為。
針對這一點,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事務的國務次卿克拉奇在電話中被記者問到能否保證台積電可以取得許可時說:「關於這件事沒有任何保證。」據業界人士表示,華為為了把握一百二十天黃金緩衝期,已緊急對台積電追加七億美元訂單,產品涵蓋5奈米及7奈米製程,使得台積電相關產能塞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