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國際觀 張真卿教你聰明賺外匯

相較於股票,投資者不易接觸外匯,認為外匯市場遙遠又難懂,必須熟悉總體經濟才能操作外匯。事實上,外匯比股市更容易了解及操作,對於有在操作股票的投資者而言,若能了解外匯市場的變化,更能洞悉股市漲跌背後的原因及外資的動向,本期理財我最大邀請到股市專家,同時也是外匯操盤高手張真卿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大家進入外匯市場。
每個國家都會發行貨幣,外匯其實就是貨幣和貨幣之間的交易,想像貨幣是一種商品,商品的價格就是匯率,匯率有漲有跌,就產生了匯差。舉例來說,台幣兌換美元,就是買進美元、賣出台幣,假設一美元原本兌換27元台幣,隔天美元轉強,一美元可換30元台幣,手中有美元的人就賺到了匯差。
投資外匯的好處很多,首先,可以加強資產的風險控管,很多有錢人的資產,不一定都是台幣計價,一定有部分是外幣計價,可以避免台幣貶值所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外匯市場涵蓋世界各國,投資外匯可以加深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了解。
對於股友族來說,熟悉外匯市場更有利於股票的操作,張真卿認為,整個金融市場分為三大塊,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其中資本市場又分為股票及債券,「很多投資者做股票就只談股票、做外匯就只看外匯,事實上,這三個市場下水道是相通的」。
初學者從外幣存款下手
張真卿畫出三個水桶分別代表這三個市場,下面有水道相連,舉例來說,當貨幣利率下降,貨幣市場的水位變高(供給量),錢就會流向股市,股價就會上漲;相反的,當利率上升,貨幣開始緊縮,這時存錢比投資有利,股市的錢就會轉向定存,股價就會開始下跌。再來,台幣如果升值,外資手中的美元即轉成台幣進場買股票,因此,大家口中常講「台幣升值,外資匯入,股票上漲」,反之,「外資賣股,美元匯出,股市下跌」。
外匯投資工具,由淺入深,可分為原始外匯工具及衍生性外匯工具,原始外匯最簡單的就是外幣存款,衍生性外匯則包含外匯保證金、外匯期貨、外匯選擇權,以及現在流行的外匯ETF,像是元大美元指數ETF績效相當不錯,但是對初學者來說,第一步當然是外幣存款。
張真卿在銀行有一個綜合外幣存款的戶頭,可以買美元、日幣、歐元,他說自己比較喜歡美元兌日幣及美元指數ETF操作,因為身處於亞洲地區,可收到較多日圓的訊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美元走強,就把日幣轉為美元;日幣走強,就把美元換回日幣」,中間不用台幣,減少匯差損失,直接上網操作,相當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