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測支撐 嚴選轉單受惠股

首季財報利空包括匯兌損失與復工日短,市場關注供應鏈中斷重新洗牌與遞延需求何時爆發,台股再度回測支撐,漲價題材與轉單受惠股能否發酵,是觀察重點。
誠如上週我們所言,台股第一季最好賺的一段行情已結束,加權指數接下來大概率是箱型整理,而箱型區間的高低可能要取決於中國大陸製造業復工的進度。
風險偏好再度降低 密切留意復工進度
另一方面,原本一度受惠於中國肺炎確診病例增速放緩,市場情緒開始平復的亞洲股市,由於日、韓新增死亡及感染人數突然暴增,加劇了人們對疫情傳播及其對全球經濟影響的擔憂。
對應於股市的反應,日本一開始的疏忽,讓新加坡日經指數直接長黑破低,而本次韓國的新增確診案例不巧剛好是國際大廠海力士、三星之員工,讓韓股指數二四日也瀕臨破底邊緣。這樣的市場氛圍也導致台股加權指數再度回測尋求支撐。
不過,目前真正對台廠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大陸的復工進度。由於二十餘年來的快速全球化,全世界分工極細,多數行業之供應鏈生態已離不開中國,依賴度遠超一般人想像。
因此,新冠肺炎疫情若是讓製造業遲遲無法完全復工,市場擔心眾多品項之全球供應鏈可能中斷。舉例而言,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學名藥出口國,為美國等許多國家提供大量醫藥。目前全球二○%藥物供應來自印度,而印度約七○%製藥原料是來自中國供應商。
學名藥大廠商西普拉(Cipta)執行長沃赫拉(Umang Vohra)表示,印度大部份製藥業的供應鏈是跟中國連接。其中,生產抗感染藥和荷爾蒙治療用藥的藥商像輝瑞、西普拉和葛蘭素史克印度子公司(GSK India)等大廠所承受製藥原料短缺風險很大。
如果中國疫情繼續下去,無法控制,導致中斷其製藥原料出口的話,最嚴重程度甚至讓美國醫療體系藥物短缺。攸關台灣出口的電子業供應鏈也有相同問題,中國出口對全球占比三五%以上的紡織業,也是有原物料斷鏈之疑慮。
總之,台股要跌破鼠年低點還不至於,因為有轉單優勢,但橫向區間整理的時間,將由大陸整體復工進度而決定。短線的部分,就直接觀察外資進出動向。
美股對經濟下修的抵抗力 攸關全球多頭力道之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