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實我國「智慧城市」 資策會有撇步

隨著數位時代的變遷,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已徹底影響人們日常生活,能即時掌握住大量的內容資訊。如今網路科技所應用的深度及廣度逐漸擴大,資通訊連網不被侷限於人與人或物與物之間,發展出「物聯網」的世界,若結合人工智慧及各產業之技術整合可延伸出更多創新服務,讓各國開拓及走向智慧都市的發展。
物聯網的發展及應用不容小覷
以台灣為例,在一九八○年代第一波產業變革PC產業的興盛,成為國際硬體製造龍頭。反在二○○○年後第二波產業變革軟體平台及應用崛起,我國依舊以代工製造產業為主,就因產業經濟的趨勢轉換,使得國際產業競爭力略有下滑。近年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興起,開啟第三波產業變革,各國更是著重於智慧製造、智慧醫療…等垂直應用產業。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馮明惠表示,台灣勢必把握這波變革,重建我國產業實力與地位。
過去人們藉由特定硬體設備才能上網,如今科技技術的成熟,許多產品皆可連網,例如手錶、眼鏡…等。其概念就是物聯網及全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發展。馮明惠解釋,在全聯網時代,各產業業者成功的關鍵因素就是挖掘需求且少量多樣化應用。倘若產品不再是生硬的機械設備,結合AI人工智慧的技術資料收集、分析及判斷,透過「數位轉型」的方式,將產品從單一用途結合應用軟體,賦予新的運用價值,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產品獲利。
從我國在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之下,馮明惠提出以下業者會面臨現況及挑戰:一、國內缺乏系統性及平台整合業者。二、各產業缺乏跨域服務,難以形成生態圈。三、缺乏差異化及在地化創新服務思維。藉此,她強調,各產業業者必須跨域合作,打造產業生態圈,方能共創商機。因此,資策會在經濟部技術處指導下,與業者共同建構公版聯網平台「NIP EI-PaaS」,為一開放且標準化之平台,亦是產業數位轉型之重要推手。
NIP EI-PaaS亦稱「物聯網雲平台」,整合各項技術,特色以設備物聯管理、大數據分析、預測及可視化功能,種種技術替業者節省五○%以上的開發時程。更是從產品智慧化到製造業服務化重塑業者競爭優勢,使企業邁向智慧工廠。目前已推出三十四項應用服務解決方案,迄今累計超過一百七十家企業導入,讓台灣朝向智慧製造、智慧零售、智慧物流等多元領域的發展,逐步建立跨領域產業創新的生態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