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環保不再飛 《非跳不可》在地重製
傑宏.貝爾經典作 陳武康與葉名樺執行呈現舞團不再渡遠洋 傑宏.貝爾作品交當地編舞家重製
因為《非跳不可》,傑宏.貝爾開始從歐陸紅到美國,再紅到全世界,他曾以為「首演過後就不會再表演」的作品,受歡迎程度遠超乎他的想像,至今在全球巡演不斷。然而,從今年開始,傑宏.貝爾舞團的官網上,開始有行粗體字落在頁面下方:「因為生態的緣故,傑宏.貝爾舞團從此不再搭飛機巡演。」這次在台北的演出,也是傑宏.貝爾首次不透過助理重製,而是交給台灣編舞家陳武康與葉名樺,負責所有排練與演出。
這樣的轉變,源自於去年冬天:傑宏.貝爾今年接受奧地利媒體Falter Magazine訪問時提到,去年二月他在巴黎家中,試圖調節暖氣溫度、節省能源,忽然間,他想起同一時間舞團有四個助理,正為了巡演在全球飛行;他瞬間意識到身為一個「專業編舞家」,他的職業生涯既虛幻又言行不一,總是不斷聲稱要環保,卻又一直在汙染環境。他因此沮喪了好幾個禮拜,也在那時下了決定:從此舞團成員與他自己,都不再搭飛機巡演,以大幅減少作品的碳足跡。然而,由於許多作品已有巡演合約,傑宏.貝爾的當務之急,便是找到可應變的替代方案,而《非跳不可》的台北版,便是交由當地編舞家重製。
於是,透過臺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的牽線,傑宏.貝爾與陳武康、葉名樺,便於今年四月在巴黎龐畢度中心的咖啡廳見面。在見面前,陳武康與葉名樺收到了厚厚一本表演文本,以及英國版本的影片連結,兩人便「一邊看影片一邊對文字,寫一堆筆記,來來回回一直對照,試著理解傑宏.貝爾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不過這只是第一步,在與傑宏.貝爾聊完、「獲得信任」後,兩人才收到第二版影片,也就是二○○一年的首演完整版,葉名樺形容:「他們每一個步驟都設計得很精確,什麼時候給什麼、哪些東西給行政單位、哪些給表演者、哪些給編舞家,都有步驟的,才能確保原先的作品有被充分理解與執行。」
除了縝密規劃步驟順序,排練工時、表演者組成、工作期程也有清楚規範,另外,排練期間也需與傑宏.貝爾進行數次Skype排練。與臺北藝術節接洽的舞團經理更是謹慎,嚴格控管如排練流程、行銷素材露出、記者會內容等執行細節。陳武康描述:「他們的方式很古典啦,有些東西就是需要這樣被保存,有些秘密就是必須被守住,才不會破壞觀眾到時候的驚喜感。」葉名樺笑說:「那本表演文本跟整套執行方式,我覺得很像是當代的舞譜。」那將自己的作品給其他編舞家重製,算是某種參與式的「開放協作」嗎?「沒有開放耶,一切都規定得很嚴謹。」兩人異口同聲地說。
縝密步驟確保原貌 不是「代工」因為「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