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通中、英、越文 大銀行都搶著要他
一身休閒裝扮,宋狄裕在胡志明市最高檔的Nguyen Hue區時代廣場頂樓的私人俱樂部接受採訪。
他是越南第三大民營銀行越南國際銀行(VIB)全球金融部大中華區組長,也是全銀行四千多人中唯一的台灣人。
他在越南已經十二年,他卻希望自己更早出去闖。眼看東協機會如此之多,但他已經四十八歲,又有家累,「現在要創業或做點什麼,都己經太晚。」
三十六歲時,慶豐銀行派他到越南。後來慶豐被富邦合併,他在富邦擔任資深經理五年。隨著台資和中資企業進入越南愈來愈多,越南本地銀行業者卻沒有了解兩岸企業的人,來拓展企業金融業務。像宋狄裕這樣中英文俱佳、越南文也能溝通的金融人,鳳毛麟角。
二○一四年,同時有兩家越資銀行找上了他,薪水比起台資銀行並沒有高出多少,但整個配套還不錯,「我的另一個想法是,到別的企業去看看也好,總是在台資企業,也會有一點跨不出去的感覺。」
他月薪稅後大概實拿二十萬台幣,加上住屋津貼和一年四張來回機票,艙等不限。不過,越資銀行福利不像台灣業者那麼完整,「媒體報導富邦去年最高十二個月,這裡的業者年終只有三、四個月。」
但越南人注重個人生活,工作沒有做完,時間到一定下班,下了班就是休閒、喝咖啡,生活比較輕鬆。
VIB共四千多人,「只有我一個台灣人,溝通和文件都用英文,」宋狄裕手下的年輕人,二十五到三十五歲左右,薪水大概三到六萬台幣。
但這些人兩、三年幾乎全部換一輪,人員流動是宋狄裕最頭痛的事情。「越南景氣好,工作好找,越南人習慣兩、三年就換工作,」宋狄裕以前在慶豐的下屬,「現在三、四十歲,路上碰到,都開名車,在別的銀行做主管,職位都很高。」
越南機會確實比較多。宋狄裕說,「像我就常常覺得,湄公河三角洲這塊地區得天獨厚,天氣好、天災少,做內需的食品業應該很好發展,不必像台商那樣到這邊開工廠做代工。」
但這樣的雄心壯志,對他而言,一切都已太晚。年齡逼近半百,隻身在越南,兒女、太太都在台灣,兒子九月將到美國念大學,正是用錢的時候。收入穩定,是他這時最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