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石:顛覆與新生
尚余四分之三的金域東郡後期工程不得不停滯。其二期工程自2008年8月停工後尚未有複工跡象,在金域東郡二期工地現場,一個巨大的地基深坑內,混凝土澆築早早完工,裸露的鋼筋鏽跡斑斑,腳手架亦被拆卸殆盡,除了照看工地的幾名看守,滿目荒涼。
王石頗為無奈地承認,萬科約有些土地買貴了。“大家都在成倍的增長,你不增長就不行⋯⋯形勢比人強,萬科只能隨行就市。”
2007年底制訂新一年目標時,萬科將2008年定性為“調整年”,但此時的萬科仍是牛市思維,“調整”的僅是增長的快慢,而非進退之變。當管理層將銷售計劃報給王石時,王石希望消減25%,幾個回合後,雙方制定了一個都有所妥協的計劃。
“頭腦清醒,跟整個班子的運作慣性拉回來是兩回事。”王石說,地方公司天然有做多的動力,且各地面臨的市場情況千差萬別,內部調控也不能一刀切。但歸根結底,他認為始于2007年的輸入性流動性過剩,讓中國兩大資產股市和樓市成了熱錢的宣洩口。房價飛漲帶動地價升級,而這些又都在股市上被數倍放大,房地產企業無不被裹挾其中。
為此,具有極強反思能力的萬科,從2007年10月上海金色康城低價入市起,2008年2月、8月、9月、12月直至2009年元宵節,在上海、杭州、南京、天津等地掀起了一輪比一輪大的降價促銷活動,其中個別樓盤最深降幅超過30%。
萬科的持續降價,讓同行感覺是在進行一場萬科版的“宏觀調控”,經由王石的影響力和媒體的傳播,降價成為了一種購房者對行業的普遍期望,而大部分開發商的矜持,則讓市場陷入觀望的殭局中。一位不願具名的開發商援引萬科2005年提出的主題─顛覆、引領、共生─說,如此高調的降價根本不是一個企業的行為,更像是王石的“洗牌宣言”。
“我們覺得應該這樣做,無意當中起了這個作用。”王石辯解說,調整的到來本身就難免引起部分市場參與者的疑慮與觀望,市場需要一段時間來重新達成共識。
促銷讓萬科得以快速回籠資金,也讓那些剛剛購買房子的老業主飽受資產縮水之痛。2008年9月,退房不得的業主砸毀了萬科在杭州的售樓處。萬科旋即高調舉行新聞發布會,萬科總經理鬱亮表示:“對于法律合同規則不支持的事情,萬科不會做。對目前客戶遭受的損失我們充分體諒,但是我們不會做出違背這個行業健康發展的事情,我們也不會沒有原則地給出任何補償方案、退房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