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勝仇敵,難! 愛仇敵,更難!

在克羅星球的探索中,寇克發現攻擊他們的首領名叫克羅,而他的目的,是要奪取寇克所持有的一個生物武器,進而攻擊聯邦。可是,劇情帶領觀眾再進一步了解,克羅真實的身分似乎並不簡單,因為他竟然是以戳破聯邦的和平現狀作為攻擊聯邦的最終目的。最後才發現,原來,克羅就是富蘭克林號的艦長,他之所以會變成「克羅」,完全是他的恨意加上失意所致。
該艦長過去是人類與星際侵略者連年征戰中戰功彪炳的「英雄」,然而,聯邦建立後,開始以「外交」、「和平」的方式,作為與未知星球及種族接觸主要政策。原來的戰爭英雄,頓時失去了戰場,他被任命為艦長,主要的任務,從殲滅敵人變成探索與交流。過去是敵人的,今日要變成「盟友」,這對他的價值認知起了極大的衝突,最終,他的性格開始扭曲,決定脫離聯邦,並且與一個外星種族結盟,為的就是要攻擊聯邦,讓他所認為這一切和平的現狀徹底瓦解,他便可以回到那個清除異己、充滿競爭的時代。
和平需要更多力量
「競爭」會為社會帶來一種前進的力量,這是無庸置疑的,然而,許多推崇這種思想的人,往往會將推崇和平、包容的人看作是軟弱、怯戰的,殊不知,「止戰」的人比「討戰」的人需要有更大的力量。因為,競爭的力量是一種簡單且直觀的;和平的力量,卻是一種違反天然人的慾望以及直覺的「文明作為」。
保羅在羅馬書上說:「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耶穌在路加福音說:「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這些,都是違反了競爭的法則,可是,卻是在「效法基督」,而這些所要付出的「代價」難道比「勝過仇敵」來得小嗎?
當我們有能力付出這更大的代價時,我們的生命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呢?從此再回到電影中去看,克羅所謂的「解放」與他認為的「和平假象」是否正是一種偏見,而讓我們重新思索,進步,不應是把自己被動地放在一個競爭的環境中,讓環境來讓我們警惕,而是無論順逆,我們總得了秘訣,知道自己必須持續向前,永不後退。
啟示金句
馬太福音五章43、44節: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