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鏡國外經驗 時尚產業需多方資源加持
時尚設計師經紀人莊國琳
莊國琳認為台灣要有自己的時裝週,新銳設計師才會有發光發熱的舞台;另外要借鏡國外經驗,並整合時尚相關資源及人力
對於時尚產業,人們總會欣羨光鮮亮麗的一面,或是聯想到巴黎或倫敦聲勢浩大的時裝週,身材姣好的模特兒在舞台上伴隨鎂光燈優雅走秀。很多行業都有經紀人,時尚設計師也不例外,莊國琳身兼台灣最近相當火紅的旅英服裝設計師陳劭彥的經紀人;除此之外,倆人更合夥經營服裝品牌SHAO YEN。在這之前,他曾任職於琉璃工房和大趨勢畫廊,從當代藝術界的藝術經紀,轉換跑道到時尚產業,其中的動力為何?
琉璃工房打開眼界 張毅是生命中的貴人
「我過去一直待在藝術界,會進來時尚界其實是誤打誤撞的。」莊國琳笑著說道。雖然現在跨足時尚產業,但過去在琉璃工房和大趨勢畫廊的豐富藝術經歷,也成為涵養他現在工作的重要養分,而藝術和時尚其實是能互為表裡的。最早在琉璃工房擔任行銷企劃時,他專門負責向政府及民間企業提案,申請募款補助,他接過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案子,與工研院的創意中心也合作過。
「在琉璃工房我最幸運的是,遇到了執行長張毅,他是我進社會影響我最深的貴人。」莊國琳感性地說。他從張毅身上學習到的不只是做事方面,更珍貴的是做人的道理。張毅對美學的態度相當嚴謹,待人十分寬宏,張毅透過跨界合作案引領莊國琳與許多業界前輩接觸,如建築師陳瑞憲、創意人許舜英、音樂大師張弘毅、美國MIT Media Lab等,這些種種都幫助莊國琳在工藝界的眼界能迅速打開成長,也奠定了日後時尚設計經紀紮實的基礎。
轉戰時尚界 改變古又文一生
三年多之後,莊國琳覺得在工藝界已學到很多,想看看不同面向的藝術──純藝術,而2007年正是當代藝術最火紅的時候,於是他決定投身於畫廊界。一開始因為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他先在小畫廊工作,畫廊因為資金不足,後來倒閉,他輾轉才進入當時台灣三大畫廊之一的大趨勢畫廊擔任公關經理,也就是所謂的藝術經紀人。「大趨勢畫廊的總經理葉銘勳是我出社會遇到的第二個貴人,他經營的畫廊是台灣少數做藝術經紀的策展型畫廊。」也因為如此,莊國琳才知曉台灣有些藝術家在國際藝壇的地位是很崇高的,他也才開始考慮認真做藝術經紀人。在大趨勢期間,他策畫執行過許多知名藝術家的展覽,包括前輩雕塑家李再鈐的戶外大型雕塑展、低限藝術的莊普、錄像藝術的陳界仁、當代攝影的吳天章等等,他們在當代藝術界名聲響亮且極富國際知名度,而年輕一輩做卡漫的劉時棟、賴九岑等,他也經手規劃過。
在因緣際會下,於英國文化貿易辦事處的一場研討會上遇到了古又文,他當時在時尚界還沒沒無聞,因為古又文單親家庭的背景與莊國琳相仿,加上一顆想扶植後進的心,讓莊國琳決定義務幫忙,動用在畫廊累積的人脈,為想參加美國「Gen Art設計大賽」的古又文籌措比賽的經費。莊國琳憶及當時四處碰壁、人情冷暖的情景,「那時候因為古又文沒有知名度,所以沒有人想支持他,加上文建會又沒有適當的補助項目。想找一些大企業的老闆贊助,他們又覺得效益不大,他們會說贊助藝術就好,為何要贊助時尚!」會有這樣的誤解,都是根植於台灣社會對時尚的不瞭解,所幸後來有一家英國瑜珈公司Agoy願意贊助比賽經費。之後,他透過一些藝文媒體朋友的協助先行舖路、並且透過駐外單位的協助以及台灣時尚公關朋友的幫忙,讓古又文得獎後從紐約紅回台灣,古又文在《不讓殘酷的神支配》一書中提曾到因為莊先生的幫忙,改變了他的一生。有了與古又文的合作經歷,加上莊國琳的母親是做裁縫,從小他是在裁縫機旁長大,對服裝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從藝文界轉戰時尚界,對於他當然是不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