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E暑期實習 1∕300機會搶破頭
不限科系 向新鮮人招手
LINE台灣遊戲Team黃冠智(右)、行銷Team賴人毓(左),都是去年暑期實習生,也都順利從實習變正職
想進入知名企業工作,除了透過一般管道應徵,對社會新鮮人來說,「暑期實習」也是很好的方法;若能搶得企業實習門票,代表距離正式員工愈來愈近。
有薪水,且能實際參與專案
全球5億人使用的通訊軟體LINE進入台灣後,很快成為年輕世代最嚮往的企業;因應龐大業務需求,體制擴編,LINE台灣去年首度招募暑期實習生,短短1、2個月就收到3,000多封履歷,最後僅錄取個位數,出線機率超低。
和一般企業實習不同,LINE暑期實習生有薪水可領,也能實際參與專案,工作範圍涵蓋商務開發、市場行銷、設計規劃等。雖然實習生招募不限學校、科系,但一定要對網路產業有熱情,且因工作常需要與日韓同仁聯繫,所以外語力也是基本門檻。
外界都很好奇,LINE偏好的人格特質是什麼?LINE台灣人資主管楊秀敏解釋,除了專業能力,LINE特別看重學習力、抗壓性、open-mind(開放心胸);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是個Team player團隊合作者。此外,因為企業文化開放、組織扁平,資淺同仁也有機會擔任專案負責人,因此,「領導力」也是選才依據。
「狀況題」突襲考驗危機應變能力
LINE暑期實習計畫甄選分為幾個階段,包括履歷審核、人資電訪、主管面談。去年負責面試的LINE行銷總監楊文菁表示,面試這關不採「一對一」主管面試,而是讓擠進最後階段的候選人來參加一日營隊,並以「團體討論」方式進行;每4到5個人一組,且刻意將不同科系專長的人組合在一起,LINE同仁還會扮成「觀察員」,在小組討論時從旁觀察,記錄每個應徵者的表現,無論是討論議題、分工過程、接話、回饋隊友等細節都會納入評分。希望透過這種評選機制,找出最能團隊合作的人。LINE相信,善於團隊互動的人,才能與跨部門同事密切合作,幫助LINE隨時跟上用戶變化。
為了讓團體討論更貼近實際工作情境,去年主管們特別在討論接近尾聲時,臨時通知加入「狀況題」——「如果競爭對手也做跟你一模一樣的服務,那該怎麼辦?」楊文菁強調,「狀況題」不是要考倒大家,而是考驗應變、危機處理能力,有些人選擇忽略,也有人會趕快想辦法因應。出這題也是要讓應徵者做好心理準備,「這很可能就是進入LINE工作後,會碰到的真實工作樣貌;想進入LINE,一定要保持彈性思考。」
實習生變員工 速度感是最大挑戰
從實習生變員工,幾乎是所有應徵者的目標。LINE遊戲Team專員黃冠智、行銷Team專員賴人毓都是去年實習生,實習結束後都順利轉正職。擁有英國碩士學位的黃冠智原本主修地質,回台找工作時正好碰到LINE在徵求實習生,因為對網路產業有興趣,加上大學時就開發過桌遊產品,特質很符合LINE的需求,因此決定給自己一個嘗試轉行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