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科學人 發行日期:201503 刊號:157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慢性疼痛有新解

                  撰文/蘇瑟蘭(Stephani Sutherland) 翻譯/潘震澤

                   灼痛、疼痛、刺痛,無論是哪一種慢性疼痛,臨床上都難以治療。進一步認識慢性疼痛的成因,能啟發我們找出止痛新方法。

                  撰文/蘇瑟蘭(Stephani Sutherland)
                  翻譯/潘震澤

                  重點提要
                  ■在美國,慢性疼痛患者的人數與醫療花費,比癌症、心臟病與糖尿病加起來還多。
                  ■鴉片類藥物與其他現有藥物對慢性疼痛的療效不佳,並有高成癮風險。
                  ■新發現的特定疼痛分子路徑,開啟了研發止痛藥物的新目標。
                  ■存在於動物毒液當中的化學物質,是正在測試中的新一代止痛藥之一。

                  「記得去超級市場買冰塊!別去漢堡王,他們的冰塊溶得太快了!」2012年某一天晚上,嘉瑪(Jama Bond)以行動電話交代去買冰塊的丈夫。當時嘉瑪38歲,懷孕將近九個月;她的雙腳紅腫,疼痛不堪,需要成袋的冰塊來維持泡腳盆裡的冰水溫度。她已學會先用垃圾袋把腳包住,再伸進冰水裡,以免皮膚凍傷。幾個月前,嘉瑪還是一名健康的孕婦,在一家安裝太陽能板的公司上班,生活還算正常。如今她除了淋浴外,幾乎無法離開泡腳盆,她說:「這可真是折磨人!」
                  住在美國加州聖羅沙市的嘉瑪罹患了肢端紅痛症(erythromelalgia),也就是手或腳出現嚴重的燒灼痛,對最輕微的溫度或壓力變化都難以忍受。大多數患者像嘉瑪一樣,找不出致病的原因(與懷孕也沒有關聯)。雖然肢端紅痛症屬於罕見疾病,每100萬人當中只有13位患者,但各種型式的慢性疼痛症狀卻極為常見,通常也找不出原因所在。
                  據估計,全美有一億人受慢性疼痛所苦,最常見的是背痛、頭痛和關節炎。美國慢性疼痛患者的人數比糖尿病、癌症及心臟病患者加起來還多,相關花費也更大;根據2012年的分析資料,慢性疼痛的醫療費用與造成的勞動力損失,每年可高達6350億美元之多,患者的痛苦指數更是難以估計。慢性疼痛患者出現失能、抑鬱、情緒與睡眠失常、藥物與酒精成癮以及自殺等情況的風險比常人更高,美國國家神經學疾病與中風研究所的疼痛政策顧問、國家衛生研究院疼痛政策辦公室的主任波特(Linda Porter)稱慢性疼痛為「沒有受到充份認識與因應的重大公衛問題」。
                  痛覺的存在是有理由的,它是與生俱來的警報系統,警告身體受傷了,迫使我們把手從滾燙的爐子上移開,以免遭到嚴重灼傷,或是不讓我們在腿斷時行走。但有時候威脅已經不存在了,疼痛仍持續不消。雖然慢性疼痛可能沒來由地出現,但通常可分成兩大類:發炎性與神經病理性(neuropathic)型,前者以骨關節炎引起的慢性疼痛為例,後者通常由於受傷、疾病或其他傷害造成的神經受損所引起。
                  慢性疼痛的難以治療,早已惡名昭彰,神經病理性的慢性疼痛尤其困難,部份原因是像布洛芬(ibuprofen)及納普生(naproxen)之類的常用抗發炎藥對它幾乎無效。嗎啡以及其他鴉片類藥物是對付嚴重短期疼痛的標準用藥,然而,這類藥物的副作用從一般的便祕與嗜眠,到威脅生命的抑制呼吸不等。長期使用還會逐漸產生藥物耐受性,需要不斷提高劑量,因而增加藥物中毒風險。
                  成癮與濫用也是鴉片類藥物的嚴重問題:如今因為處方止痛藥過量致死的美國人,要比使用海洛因與古柯鹼過量而死的人加起來更多。目前用來治療慢性疼痛的其他藥物還包括一些原本用來治療癲癇及抑鬱的藥,它們同樣也有局限。雖然藥物可能會傷害嘉瑪肚裡的胎兒,但她仍服用鴉片類藥物、抗痙攣藥及抗抑鬱藥,以幫助她每晚入眠並降低過高的壓力。
                  雖然之前科學家盡了最大努力,卻一直沒有找到更安全有效的止痛藥物;如今,這種情況已有所改變,新的發現開啟了藥物研發好幾條前景可期的新路,波特說:「研究人員把焦點集中在痛覺的分子訊號傳遞路徑上,已獲得好些進展,希望就在前方。」

                  1
                  • 黑水溝裡的至寶
                  • 兩個水分子才夠!
                  • 核子落塵
                  • 人類演化
                  • 從畫錯的犀牛到丈量世界之後
                  • 黑水溝裡的至寶
                  • 兩個水分子才夠!
                  • 核子落塵
                  • 慢性疼痛有新解
                  • 人類演化
                  雜誌夥伴
                   財經企管
                  • EMBA世界經理文摘
                  • smart智富月刊
                  • 先探投資週刊
                  • 大師輕鬆讀
                  • 今周刊
                  • 卓越雜誌
                  • 財訊
                  • 理財周刊
                  • 管理雜誌
                  • 財訊趨勢贏家
                  • 天下雜誌
                  • 商業周刊
                  • 遠見雜誌
                  • 財訊快報
                  • 經理人月刊
                  • 好房網House Fun
                   娛樂生活
                  • 儂儂雜誌
                  • career職場情報誌
                  • 美麗佳人
                  • 康健雜誌
                  • 常春樂活
                  • 整形達人
                  • 禪天下
                  • 環輿旅遊雜誌
                  • 獨家報導
                  • 育兒生活
                  • 媽咪寶貝
                  • 嬰兒與母親
                  • 愛女生
                  • WalkerLand窩客島
                  • Let's Music
                  • 滔客
                  • 微笑台灣款款行
                  • Koobii高校誌
                  • KKBOX音樂誌
                  • Class癮型誌
                  • OVERDOPE 台灣第一線上潮流雜誌
                  • 零傷害醫美誌
                  • Reach+ 上班族達陣誌
                  • ELLE
                  • Man’s Style男人味
                  • 24Drs.com
                   文藝時事
                  • 廣告雜誌
                  • 數位時代
                  • Cheers 快樂工作人
                  • PAR表演藝術
                  • 台灣光華
                  • 新台灣新聞周刊
                  • 科學人
                  • 講義雜誌
                  • 張老師月刊
                  • 全球中央
                  • 台北畫刊
                  • 人籟論辨月刊
                  • 基督教論壇報
                  • 方寸文創
                  • 時尚家居
                  • 時尚漫旅
                   聚焦中國
                  • 新周刊
                  • 環球雜誌
                  • 彼岸雜誌
                  • 南方周末
                  • 城市畫報
                  • 三聯生活周刊
                  • 南風窗
                  • 環球企業家
                  • 新世紀周刊
                  • 新民周刊
                  • 南方人物周刊
                   新聞類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