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格地產 讓房市更加分

走在城市的巷弄裡,不少老房子改建成咖啡店或是生活用品店,原本逐漸凋零的老建築,因為風格獨具而重新在房市裡成了亮點,與其拼命打房,政府更應該鼓勵這樣的風格地產。
在信義區的巷內,紅色子房與同事路過一幢幢老舊住宅,看到一戶車庫開放出它的庭院,鋪上深紅木地板,搭配陽傘座椅的休憩空間。立在地上的小黑板,繪著手工咖啡的插畫,原來是一家廣告工作室附設的咖啡店。
老闆夫婦很熱情,丈夫是廣告片導演,太太是日系商品設計師,共同打造了這間具有日系精緻雜貨店風格的咖啡店,雖然營業額與收益,比不上連鎖品牌咖啡店,但是這種「空間風格」的感染力,對於區域房地產有正面加分作用。
打擊非自用住宅 不如鼓勵風格地產
台北市有很大比例的老舊房子,但台北的可愛,就在於它常常「柳暗花明又一村」,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驚喜。當政府努力打擊「非自用住宅」的同時,紅色子房針對手上握有多戶房子的人,很想推薦一件利人又利己的事:如果不想賣房子,試試打造有租金收益的「風格地產」(Stylish Property)。
我對風格地產的定義是:能夠創造空間風格的房地產。它可以是有特色的餐廳或咖啡店、閣樓、私人廚房、社區講座書店、接待外國朋友的背包客棧,或者歡迎創意人才交流的Co-Working Space(共用工作空間)。
群聚的風格地產,自然也會形成一種特色商圈。比如台北市忠孝敦化商圈巷內個性商店群、捷運中山站周邊的設計師特區、台中美術館綠園道餐廳街、公益路旗艦餐廳區、台南海安路藝術街坊等等,都塑造出當地文化風格特色。
變身城市亮點 勤美誠品堪稱表率
要談「風格地產」當然首推「誠品」,最好的改善環境案例就是台中「勤美誠品綠園道」。
一九九九年,原本位處現址的大廣三百貨遭到法院查封,這棟「停車場多目標使用」的鐵皮大樓,有一陣子成為當地的嫌惡設施。二○○五年勤美集團以約十七億元取得這棟大樓產權,與誠品集團、知名設計師合作改造, 二○○八年,具有三層樓高植生牆的「勤美誠品綠園道」一開幕,便成為該區亮點。
聰明的勤美集團,陸續改造周邊土地推出美學空間、美術館等等,去年更啟動五星級飯店興建計畫,為自己的豪宅建案鋪路,結果周邊諸如興富發百達馥麗等住宅大樓房價跟著水漲船高。
而去年九月,勤美集團更是將「勤美誠品綠園道」以售後回租的方式,用將近四十九億元價格賣給南山人壽,優先獲利了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