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台北畫刊 發行日期:102.9.10 刊號:548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劇場魔術方塊 匯集藝文能量 臺北藝術中心 閃亮新地標

              文/廖雅琴;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下班後,和好友相約看一場舞臺劇;週末空閒時,帶爸媽欣賞當代中國戲曲;「太陽劇團」世界巡迴表演來臺,再也不想錯過……民國105年起,位於捷運劍潭站、新穎耀眼的「臺北藝術中心」將上演各型態的藝文活動,滿足民眾不同的藝文愛好及脾胃,這座具國際專業水準的劇院,不但匯集了臺北的藝文能量,更是臺北的閃亮新地標。

              臺北藝術中心是臺北市政府首宗採用國際競圖招標模式,徵求國內外優秀建築團隊擔任規劃設計及監造之技術服務,共斥資38億元,經過兩階段的評選,最後由設計西雅圖公共圖書館、北京中央電視臺的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所領軍的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勝出,並由臺灣知名的建築師姚仁喜領軍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為執行團隊。

              庫哈斯獲得評審認同的主因是其設計與臺灣社會結合,三個外型迥異、內部卻能打通的劇院,看似獨立卻能完美搭配,將臺灣文化的動態及多元文化融合,躍然呈現。

              彈性劇場空間 表演不設限

              臺北藝術中心由大劇院、鏡框式中劇場及多形式中劇場三個劇場組成,並嵌入一個中央方形量體。其中,大劇院可容納1,500人,採不對稱設計並規劃無障礙走道;鏡框式中劇場適合舞臺劇、傳統戲曲、偶戲等演出類型;而方形的多形式中劇場可視不同用途轉換成單面到四面或是舞臺環繞觀眾的劇場,容納最具實驗性質的表演空間。三個劇場可分別獨立自主運作,但在需要時,多形式中劇場可以和大劇院結合,形成一個超級大劇場,變成罕見的長條形舞臺,把觀眾容納量擴大到2,300人,適合像是1958年齊瑪曼的歌劇《士兵》這部需要百米舞臺來演繹的鉅作,而無論傳統作品或是新銳創作,更可因為超級大劇場而突破空間的限制。因為可彈性使用劇場空間,臺北藝術中心更有「劇場魔術方塊」之稱。

              除了劇場建築本身令人讚嘆,臺北藝術中心本身也將成為文化觀光的必訪景點之一。即使不看藝文表演,臺北藝術中心內規劃有公共參觀動線,歡迎一般遊客進入劇場參訪。長約260公尺的公共參觀動線是一條貫穿劇場設備空間及製作空間的通道,提供訪客一窺足以媲美臺上表演的後臺風光。公共參觀動線讓觀眾能夠充分親身體驗劇場表演製作的氛圍。

              臺北市市長郝龍斌表示,未來臺北藝術中心將成為臺北的新地標,將與鄰近的科學館、天文館、圓山、故宮連結成一個文化軸線,不只吸引世界一流的表演團體來臺演出,也提供國內表演藝術工作者一處固定創作表演與國際觀光客交流分享的絕佳空間。

              臺北藝術中心目前已經進入細部設計階段,預計民國104年完工,105年開始對外營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期許臺北藝術中心能在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質、促使臺北成為華人文化首都、發展文化觀光產業,以及促使表演藝術產業發展等方面,扮演起重要角色。

              1 2
              • 圓夢達人 夢想在臺北落地成真
              • 手作職人 為夢想以熱情搏人生
              • 設計新人 以APP築夢臺北輕旅行
              • 臺日松山機場包機直航 寫下航空史
              • 夢想 熱血 原創 臺北流行音樂季
              • 圓夢達人 夢想在臺北
              • 手作職人 為夢想以熱
              • 設計新人 以APP築
              • 劇場魔術方塊 匯集藝
              • 臺日松山機場包機直航
              雜誌夥伴
               財經企管
              • EMBA世界經理文摘
              • smart智富月刊
              • 先探投資週刊
              • 大師輕鬆讀
              • 今周刊
              • 卓越雜誌
              • 財訊
              • 理財周刊
              • 管理雜誌
              • 財訊趨勢贏家
              • 天下雜誌
              • 商業周刊
              • 遠見雜誌
              • 財訊快報
              • 經理人月刊
              • 好房網House Fun
               娛樂生活
              • 儂儂雜誌
              • career職場情報誌
              • 美麗佳人
              • 康健雜誌
              • 常春樂活
              • 整形達人
              • 禪天下
              • 環輿旅遊雜誌
              • 獨家報導
              • 育兒生活
              • 媽咪寶貝
              • 嬰兒與母親
              • 愛女生
              • WalkerLand窩客島
              • Let's Music
              • 滔客
              • 微笑台灣款款行
              • Koobii高校誌
              • KKBOX音樂誌
              • Class癮型誌
              • OVERDOPE 台灣第一線上潮流雜誌
              • 零傷害醫美誌
              • Reach+ 上班族達陣誌
              • ELLE
              • Man’s Style男人味
              • 24Drs.com
               文藝時事
              • 廣告雜誌
              • 數位時代
              • Cheers 快樂工作人
              • PAR表演藝術
              • 台灣光華
              • 新台灣新聞周刊
              • 科學人
              • 講義雜誌
              • 張老師月刊
              • 全球中央
              • 台北畫刊
              • 人籟論辨月刊
              • 基督教論壇報
              • 方寸文創
              • 時尚家居
              • 時尚漫旅
               聚焦中國
              • 新周刊
              • 環球雜誌
              • 彼岸雜誌
              • 南方周末
              • 城市畫報
              • 三聯生活周刊
              • 南風窗
              • 環球企業家
              • 新世紀周刊
              • 新民周刊
              • 南方人物周刊
               新聞類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