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食安問題一直是家長非常關注且重視議題,以前孩子在學校吃了些什麼,家長只能透過孩子回來陳述;近年中央政府為表達對食品安全重視,建立了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2.0(https://fatraceschool.k12ea.gov.tw/frontend/),讓家長可以透過平臺看到學童吃什麼,甚至可以追溯到食材生產者,讓學童吃得健康又安心。
金門縣府表示,金門農業以雜糧為主,蔬果大多仰賴臺灣輸入,品質不穩也造成食安隱憂,107學年第一學期金門加入學校午餐採用溯源食材試辦縣市後,雖有要求各校採用溯源食材,但在地產蔬果來源不足下,多數食材仍以臺灣輸入為主,在地產量不足以推廣全縣各級學校食用。
農糧署北區分署王安石分署長指出,農糧署近年投入農試所5公頃有機專區的補助,亦是考量離島蔬果自產率不足,於是近年投入上仟萬經費挹注補助大地工程、簡易式塑膠布溫網室、降溫設備及、環控設備,開啟省時、省工、省水之三省農業開端,今(111)年度亦協助爭取建置鋼骨結構加強型溫網室,更可穩定蔬果供應量,除了滿足在地消費者外,且能在臺灣汛期時,銷往臺灣穩定菜價,並希望大家一起支持在地生產、在地消費。
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110年度金門有機農業突破了現況,除新增2名有機農戶外,有機驗證面積由原先3.8公頃增加到了9.5公頃,目前有機蔬菜產量已可穩定生產,足以供應在地各校;而為了守護學童食安,縣府已請各校配合在110學年第二學期,每周採用一道以上在地有機食材,落實地產地消、減少碳足跡,並提供學童安全、安心、新鮮農產品。
秘書長陳朝金表示,從生產者到消費者,守護食安是每個公民責任,每個人都是食安這部大機器的重要螺絲釘,縣府各單位多年來都堅持在做對的事,就是讓這塊土地更美好,此次有機集團栽培專區只是食安第一步,未來希望地區有機蔬菜產量或3章1Q食材使用率可以逐漸提升;守護食安這條路不好走,但途中經過不少寒徹骨,慢慢克服後,我們終會得到梅花撲鼻香。(照片由金門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