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lar
為你的文案培養出絕佳「洞察力」,成為銷售強棒的生力軍!
剛接手新創網路電商的掌舵人,卻不知道該在哪條航線上揚起長帆嗎?在為自己的行銷帝國鋪路時,最常碰到的就是「文案」跟「TA」兩個東西。但許多剛起步的文案者,都會在兩者的比重之間徘徊不定,最後讓文案變成一個四不像,對誰都沒有利工具。
拋開「主觀偏見」,針對 TA 寫精彩文案
在撰寫文案時,我們常常陷入自溺情節,看不出文案的好壞細節。畢竟點子是人想出來的,很難跳脫設想時的主觀視覺,尤其是在雕琢其吸睛點時,更容易被自己的喜好所引導。
TA 才是文案的觀眾,換位思考很重要
每一個文案都背負著說服 TA 的重大使命,在設計文案時,首先抓出幾個重點:
- TA 是誰?是否有性向別?年齡層?
- TA 的生活習慣是什麼?興趣?平常喜歡的主題?
- TA 層經常購買?
雖然文案的創意性至關重要,也經常是在茫茫大海中脫穎而出的必勝點。但文案就像幫魚鉤上的誘餌,吸引潛在客群前來消費,因此它需要一點「個性化調整」。在分析上述 TA 層的大致輪廓後,還能進一步做 TA 可能購買的相關競品分析,完整顧客消費的策略分析,會讓文案越寫越順利。
Read More
- 自媒體甘苦談|改行做「全職 Youtuber」前,先問自己下面4個問題⋯⋯你的準備夠充分嗎?
- 【行銷人】說服有道,「雙贏交涉」有其必要!3個跟客戶談案子時放口袋的「談判技巧」
- 免費的最貴!多而無用的「內容行銷」造成反效果 5大內容行銷精華為品牌指路
他是TA,但他不想買,這個文案就該冷宮?
TA 不是一個人,更不是你的兩個朋友或是爸爸媽媽,它代表的是一群可能消費的流動性客戶或使用者,並非單一個體。剛出爐熱騰騰的文案都會想問問看他人的意見(為了避免主觀偏見),假使親朋好友剛好符合 TA 條件,便興高采烈的詢問意見。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多數意見才是消費力
雖然 TA 條件抓的越細越好,代表你對自己的行銷策略有一定程度的方向。但這個條件可不是唯一聖旨,符合條件的人都稱為「潛在客群」,但並非每個人都會進行消費動作,也就是常說的「轉單率」。因此如果你的親朋好友在 TA 範圍卻不心動,有可能是他本身不需要那樣產品、或已經有類似、或購物慾望的時機未到。很多種可能性在這之間流動,被打槍後也千萬別灰心。
情感豐沛很加分,但不是收益指標
每國的廣告文案都有不同的風格,泰國走搞笑、會心一笑風,日本走細膩感人、顛覆想像風、美國走清楚明瞭、創意取勝風⋯⋯等等,不管哪一種,都有其厲害之處。不過在學習撰寫文案時,容易因為參考大師傑作而流於形式,反倒失去了文案真正的功能與意義。
打開天窗說亮話:文案還是得出門賺錢
為何要在文案中加入情感成分,是為了觸動消費者心中最柔軟的一塊,引發共鳴,進而促使其購買商品。但好的文案同時要兼顧「消費屬性」與「情感投射」兩者,在讓消費者感動落淚之餘,也會想掏錢買單。
蜜思菠蘿 整理編輯|P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