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綠色永續
                        • 最新雜誌
                        科技新聞 > 北京新浪網

                        「數智」起錢塘 今朝更繁華

                        北京新浪網 (2021-03-03 07:25)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原標題:「數智」起錢塘 今朝更繁華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地處東南沿海,魚米之鄉的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美譽。

                          如今,這一抹錢塘江畔的「天堂藍」有了更多新內涵:2016年G20峰會舉辦地,「萬億俱樂部」成員,2022年亞運會主辦城市,「數字經濟第一城」,連續9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連續14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才凈流入率繼續居全國第一……

                          歷經40多年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杭州以數字賦能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和宜居城市,讓城市更智慧、讓人民更幸福,讓數字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伴隨著這座城市的脈動,深入每個角落、影響每個家庭、惠及每個市民。

                          數字經濟領跑加速度

                          當時間來到全球化與互聯網新經濟的交叉點,杭州的開放優勢被徹底激活。

                          ——胡宏偉,《東方啟動點:浙江改革開放史(1978-2018)》

                          一款累計用戶超8億的音樂產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點亮了「雲」上的點點星光。2020年以來,網易雲音樂積極發揮音樂的力量,「點亮現場行動」等在線演出內容吸引215位音樂人加入、超6200萬人次觀看。

                          在國內疫情逐漸平穩后,總部位於杭州的網易公司迅速組織復工復產,在數字文化、數字教育、數字貿易領域持續發力。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網易實現凈收入540億元,同比增長24%。

                          杭州數字經濟近年來蓬勃發展,在疫情期間更是表現出「逆周期」的強勁態勢。同時,發展呈現熱帶雨林生態特徵,既有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等龍頭企業大樹參天,還有一大批喬木式、灌木式中小企業各領風騷,抗壓性強、穩定性高。

                          走進位於錢塘江南岸的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煥然一新的辦公環境里是緊張忙碌的加班加點。作為一家數字安防企業,大立科技深耕紅外熱成像技術近20年。疫情發生后,該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紅外體溫篩選設備供不應求。

                          「以前一年銷售約為200台,2020年銷量增長了近300倍。」公司董事長龐惠民說,大立科技2019年夏天剛搬入佔地5萬平方米的新大樓,搬遷後生產車間的產能提升了一倍,產品依然供不應求。

                          數字經濟逆勢上揚,大量「新物種」茁壯成長,看似「應急之舉」,實則是多年耕耘的「厚積薄發」、動能轉換的成效顯現。

                          在這片熱帶雨林式的雙創熱土上,掌握硬核技術成為數字江湖的共識。藉助數字驅動,老牌絲綢企業萬事利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IART技術能輕鬆讓絲巾的正反兩面出現同花同色或者同花異色,使產品花型得到更為個性化的呈現。

                          IART技術促成了萬事利與某世界頂級奢侈品牌的「牽手」。「同樣材質的產品,用上這個技術后,附加值能提高二到五成。」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說,國際巨頭登門主動求合作,這在過去根本想都不敢想。

                          數字經濟已成為這座城市名副其實的「引擎」。「世界正在進入以數字經濟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新時期,中國經濟也正在步入數字經濟引領、科技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史晉川說。

                          長三角地區一直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身居其間的杭州毫不掩飾自己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的雄心。

                          兩組數據或許能為這份雄心作注:2019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795億元,同比增長15.1%,連續21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剛剛過去的2020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4290億元,增長13.3%,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

                          會思考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城市的在線同樣會為我們帶來驚喜。

                          ——王堅,《在線:數據改變商業本質,計算重塑經濟未來》

                          以前打開地圖,位於杭州市中心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周圍道路每每呈現一片繁忙的紅色。高峰時段,400餘輛車圍繞兩家醫院排隊等候,最長入院等候時間近4個半小時。

                          為了解決「首堵」醫院的停車難題,兩家醫院所在的上城區小營街道借力城市大腦,以「繡花功夫」充分挖掘醫院周邊2.5公里範圍內的泊位資源,把城市大腦運算數據轉換為可識別路線,平均停車用時從90分鐘下降為15分鐘。

                          起步於2016年,杭州城市大腦目前已建成覆蓋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衛生健康等11個重點領域的48個應用場景和390個數字駕駛艙,介面日均調用次數863萬次。

                          「通過城市大腦,市民可以更好地觸摸城市脈搏、感受城市溫度、享受城市服務。」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技術總架構師王堅說,城市管理者也可以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作出科學決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一座會思考的城市,使提供更加精準的公共服務成為可能。

                          「收到紅包瞬間有了繼續留杭奮鬥的動力!」拱墅區一家研究AR技術的動畫公司的員工鈕倩倩手機亮起一條新消息,提示她收到了來自市政府的1000元現金補貼。與她一起收到現金補貼的還有同公司來自其他省份的6名員工。

                          為了支持防疫,安徽姑娘鈕倩倩今年第一次獨自在外過年。「打算用這筆補貼置辦點『大魚大肉』,跟留在杭州的外地同事一道過年。」鈕倩倩所在的公司基本都是20至35歲的年輕人,「一起過年也不會感到孤單」。

                          此前,杭州出台《關於開展春節期間面向在杭外來務工人員「十送」關愛行動的通知》,其中明確,針對在杭務工、非浙江戶籍並在杭繳納社保的春節期間在杭的務工人員,通過企業申報向符合條件的在杭外來務工人員每人發放1000元現金補貼,「一鍵直達」在杭外來務工人員銀行賬戶。

                          這並非「一鍵直達」在杭城的「處女秀」。為讓疫情期間助企復工復產的政策「點對點」抵達每位員工手中,杭州於2020年3月2日上線基於城市大腦的「親清在線」惠企平台。「企業只要通過該平台申請相關政策資金,後台將自動實現數據協同、數據比對、數據審核,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或個人將第一時間得到相關補助。」杭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馬駿說。

                          剛剛過去的2020年,杭州「親清在線」平台共改造上線惠企政策330條,累計完成「一鍵兌付」76億元,惠及企業27萬家、員工80萬人。

                          辦事「最多跑一次」,處理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社會治理「網格化」……在以省會杭州為代表的浙江省,「繡花功夫」把治理的脈絡深入城市的每個細胞,應用大數據、信息化實現城市運轉的智慧化。

                          亞太經合組織中國工商理事會牽頭髮布的一份數字城市主題報告《建設數字城市,釋放數字生命力——數字時代下,提升城市新生代吸引力》提出,自2013年以來,中國數字城市試點已經超過700個,形成「硬體設施+社會治理+城市服務」並重格局。

                          杭州無疑是一個生動的案例,一部手機走遍全城、吃住行游盡在掌握。在杭州,「數字」賦予城市的不僅是一種經濟形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深入每個角落、影響每個家庭、惠及每個市民。

                          追夢者為何「成群結隊地出現」

                          為何天才成群結隊地出現?

                          ——人類學家克羅伯

                          杭州城西,夢想小鎮創業大街上洋溢著一張張年輕的臉龐。金色的夢想長廊東側是一汪池水,西側是一片稻田,這個名為「夢想」的小鎮正致力於讓追夢者水「稻」渠成。

                          「我屬龍,我超喜歡杭州。」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來自加拿大的創客尼克·米切爾如今正在杭州夢想小鎮的一處孵化器中帶領一支國際化VR開發團隊「造夢」。「企業這幾年發展很快,已經拿到了900多萬元融資,產業前景很好。」

                          夢想小鎮位於杭州餘杭區未來科技城,12個由舊時糧倉改建而來的眾創「種子倉」已成為孕育未來的載體,數字化、智能化是這裏創業企業的最大特色。

                          浙江大學畢業的「80后」海歸青年楊佳威是國際上少數掌握高密度神經刺激器技術和高解析度人工視網膜技術的科學家之一,2014年9月從澳洲回國,帶領團隊在杭州未來科技城開始創業。楊佳威坦言,選擇杭州創業,一方面因為數字經濟基礎紮實、產業鏈完整,另一方面則是看重這裏寬容失敗的氛圍。

                          「只有失敗的項目,沒有失敗的創業者。」杭州未來科技城招商局副局長屈永輝說,如果有好的想法,在未來科技城基本可以做到「零成本」創業。

                          數字經濟蘊藏著無窮髮展空間,這「追夢空間」背後是當地政府堅持「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的不懈努力。杭州持續推動行政審批減環節、簡流程、壓時限、提效率、優服務。

                          在杭州高新區(濱江),博聯智能CEO劉宗孺至今仍記得公司核心團隊海外歸來時,當地政府提供的那筆雪中送炭的投資,「杭州近些年的成功與政府的引導分不開,對於創業者來說,政府是最美麗的『天使』。」一次,高新區稅務部門負責人前來公司,臨走時留給劉宗孺的是一句友情提醒——「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你們還是要用得更充分一些」。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人才凈流入率全國第一……越來越多的人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裏,成群結隊參與到這場宏大歷史的構建中,一如數據從世界各地流淌匯聚至這座「互聯網之城」,這也是杭州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

                          近年來,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經濟社會全方位數字化轉型,「數字浙江」風生水起,惠及社會民生,探路「數字中國」。對於杭州而言,數字是生活方式、治理能力、發展引擎,更是制度優勢。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說,在杭州,數字治理創新不是政府管理在網路上的簡單映射,而是以技術手段的創新為支點,撬動體制機制的全方位變革。杭州既要立足自身的資源稟賦、現實條件,更要有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意識,從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中踐行杭州使命,從貫徹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中扛起杭州責任,努力讓改革成為杭州展現「重要窗口」頭雁風采的最鮮明標識。(記者何玲玲、商意盈、馬劍)

                        上一則:江南清麗地 「綠意」點成金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