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上觀新聞報導。
一個申真諝,讓中國圍棋徹底抖擻精神,彷彿找回曾經追趕者的姿態。
昨天進行的第22屆農心杯三國圍棋擂台賽,上演中韓第一高手的巔峰對決,最終韓國隊副將申真諝執黑中盤戰勝中國隊主將柯潔,幫助韓國隊第13次捧起農心杯,並收穫冠軍獎金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1萬元)。
「申工智能」名不虛傳,而且越發成熟。本屆農心杯,申真諝穩如磐石,連勝唐韋星九段、井山裕太九段、楊鼎新九段、一力遼九段,以一波4連勝逼出中國隊主將柯潔九段,最終是以五連勝的姿態為本屆農心杯畫上句號。
2021一開年,韓國的大小「二申」(申真諝和申旻埈)先後將中國柯潔、楊鼎新斬落贏得兩項重要賽事的冠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圍棋領軍人柯潔狀態低迷、連遭敗績,這讓中國棋壇和棋迷為之震動。
不甘、不服、不認輸;找問題、找原因、找辦法……這樣的中國圍棋,可以說闊別了。

圖說:韓國圍棋「一哥」申真諝。
中國圍棋怎麼輸的?各方各抒己見
自去年12月份開始,柯潔先後在夢百合杯、春蘭杯不敵范廷鈺和唐韋星。因為這三場都是內戰,並沒有引起特別大的關注。來到2月初的LG杯決賽,柯潔先勝一盤奪冠前景大好,以為九冠王唾手可得。沒想到柯潔后兩盤完全被壓制,申旻埈連勝兩盤奪走冠軍。賽後接受採訪時,柯潔直言有負眾望並灑下英雄淚。而在農心杯硬碰硬的較量中,柯潔又被申真諝壓制,後者甚至複製了昔日李昌鎬神蹟(農心杯歷史上以五連勝奪冠的,此前只有李昌鎬一人)。

圖說:今年2月4日,在第25屆LG杯世界圍棋棋王戰三番棋決賽決勝局比賽中,中國棋手柯潔不敵韓國棋手申旻埈,以1比2的總比分錯失冠軍。
作為輿論中心的柯潔,態度謙遜,把問題歸結於自身實力的不足。賽後接受採訪時他說道,「自己實力上還是有問題的,總的來說是有一些機會但沒有抓住。作為主將沒有力挽狂瀾是比較遺憾的事情。現在在棋上還是有一定的問題,前段時間比賽上輸給國內幾個棋手之後好像一直沒有調整過來,狀態一直都覺得很低落。申真諝確實是比以前要進步了很多,通過這幾次交手,他的進步有目共睹,中國棋手還是要正視這個差距,我自己還是需要更多的努力。」
中國圍棋協會的態度則盡顯不甘,賽后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因為疫情防控的要求,國家隊隊員和工作人員被限制進入中國棋院,一直無法正常訓練。(25日農心杯)比賽一結束,林建超主席立即要求國家隊近日就展開針對主要對手的集體研究。」
網友的討論則更顯多元化。也有不認輸的,比如有棋迷認為,線上賽輸棋不算真的輸棋,「申真諝有能耐面對面戰勝柯潔!」有人還引用「棋聖」聶衛平曾經的說法「線上圍棋和線下終究還是不一樣,圍棋需要兩個人互相交流,當棋手面對面對弈時,那種氣場間的相互影響是線上難以達到的。」
有的棋迷則認為柯潔連敗的這口鍋,得讓清華大學得出來背。柯潔從2019年春天開始,進入清華大學讀書。「上大學可以,狀態下來有的是時間,把黃金時間花在無用的學業上不值。」還有人表示:「上大學之後全部退步,古力和於之瑩也是,中國的第一人全是這麼墮落的。」更有棋迷建議柯潔休學,到28歲過了巔峰期再回校園讀書,柯潔現在23歲正是事業最巔峰的時期。
有的資深棋迷則在給中國棋手把診問脈。其中就有人認為,韓國國家隊的人工智慧陪練「KataGo」,已經優於中國國家隊的人工智慧陪練「絕藝」。這次農心杯第三階段開始前,當中國隊總教練俞斌被問到中國隊是如何備戰的,俞斌很尷尬地說國家隊將「絕藝」拿出來,給隊員們自己研究。「(中國)棋院對AI有誤解,認為AI人類無法超越,甚至AI的招數人類無法全部掌握,以至於各自為政學習,基本上是玩,沒有形成戰力。韓國不一樣,他們全神貫注地學習AI。」「『KataGo』對殺能力非常強,它與『絕藝』靠勝率來選擇落子點不同,靠的是更直觀的目數來選擇最佳落子點,即使在優勢情況下也毫不退讓。而且KataGo還支持動態貼目,通過目數的改變讓后盤的招數更狠。」「『KataGo』是不是就一定比絕藝強很多不能妄下結論,但中國圍棋界應具有更開放更積極的心態,去擁抱AI擁抱新時代,而不是被AI牽著鼻子走,甚至造成思想上的一度故步自封。」這些棋迷的說法,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幸福的焦慮一去不復返
猶記得2013年的12月11日,這天被韓國媒體稱為 「國恥日」。當天結束的世界圍棋大師賽三番棋決賽中,20歲的中國棋手唐韋星三段零封韓國「天王」李世石。這同時宣告了:中國圍棋包攬2013年六大世界圍棋大賽的全部冠軍,韓國則陷入18年首度無冠的尷尬。
中國圍棋在那一年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全面超越韓國,而隨後的兩年裡,中國圍棋似乎開啟了一種幸福的焦慮——既對大包大攬滿心歡喜,又對一家獨大有些擔心。擔心圍棋越來越小眾,越來越越不受關注。
不過現在來看,這確有些許庸人自擾的意味。8年不到,曾經一度長時間壟斷圍棋世界的韓國就宣告強勢回歸,這對中國圍棋或許是危機,也是良機——中韓圍棋界之間的華山論劍再度啟幕,筆者彷彿已經聽到了擂台四周人聲鼎沸,各路看客各抒己見,好不熱鬧。未來中韓圍棋的競爭,想必又會帶來一波又一波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