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綠色永續
                      • 最新雜誌
                      生活新聞 > NOWnews今日新聞

                      30歲女熬夜追劇 飛蚊症找上身

                      NOWnews今日新聞 (2021-02-24 08:00)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民眾即使熬夜打哈欠,仍要追劇的情境照。(圖/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提供)
                      ▲民眾即使熬夜打哈欠,仍要追劇的情境照。(圖/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提供)
                      受疫情的影響,30歲的張小姐今年春節假期無法出國,因此待在家裡沒日沒夜的追劇,甚至一天可追完50多集的劇;不過,張小姐最近發現看東西經常閃著亮光,時不時還有黑影在眼前飄,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眼科主任林人傑詳細的檢查後,診斷為飛蚊症。

                      林人傑表示,每逢假期過後,半天的門診時間就可看到10幾例的飛蚊症,主要是春節期間熬夜不睡覺、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或手機,導致眼睛過度疲勞產生飛蚊症;隨著生活及工作的智能化發展,上班用電腦、下班玩手機的現象很普遍,「飛蚊症」罹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呼籲年輕族群應加強保護視力。

                      林人傑指出,會有一點兩點的黑影在眼前飛來飛去,有時看得到黑影,有時候又看不到,有些在暗處還會伴有閃光感,這就是飛蚊症的典型症狀;因此,通常只要有適當的休息,用眼的時間不要過長,每隔1小時讓眼睛休息5至10分鐘,避免眼睛過度的勞累,就可預防。

                      林人傑提醒,如果眼前黑影在短時間會突然迅速增多,並成堆成群的出現,甚至遮住視野,可能已造成眼睛的傷害,這時千萬不能忽視不理,應盡速就醫治療,否則嚴重可能導致視網膜脫離,甚至失明的地步;提醒平時要多鍛鍊身體,適當的休息,避免過度用眼,關注自己眼睛的狀況。

                      林人傑說,若眼睛疲勞不適,可透過幾個簡單的眼球運動,讓眼部肌肉放鬆;一、「遠近調節」-訓練眼部的內直肌和睫狀肌,將左或右手的食指,放在眼睛平視的位置,雙眼專心注意食指,將食指從遠到近慢慢移向自己的鼻頭位置,最後眼球會向鬥雞眼一樣向內看,重複幾次動作。

                      二、「眼球轉動」-兩眼依序朝向上、左上、左、左下、下、右下、右、右上的方向看,以順時鐘、逆時鐘的方式轉動眼球,舒展眼球附近較少用到的肌肉,可以消除疲勞;三、「配合眼部熱敷」-藉此促進血液的循環,讓眼睛獲得完全的休息。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相關新聞

                      環河公園大改造 全國首座招潮蟹共融式遊具落腳板橋

                      向各縣市下戰帖 林右昌:基隆元宵全國最好吃

                      挾高支持度角逐2022桃園巿長?林智堅回應了

                      上一則:牙助對尪「貼心服務」 人妻氣炸了
                      下一則:乳牙掉了卻一直沒長出來該怎麼辦?兒童牙醫一次解答換牙期4大...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