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供穩需 煤價或見頂封漲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莉)經濟運行持續恢復,疊加大範圍強降溫等多種因素影響,全國用煤用電用氣需求大幅攀升。但與此同時,煤炭供應卻受各種因素影響明顯不足。近日,沿海六大電廠日耗合計保持在70萬噸以上水平,全國重點電廠和統調電廠存煤出現下降。
煤炭價格隨供需關係波動。Wind顯示,動力煤方面,截至2020年12月10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山西動力煤市場價報663元/噸,漲破650元/噸,創下近兩年新高。煉焦煤方面,自去年9月中旬以來,山西、河北、河南等主產地焦煤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在此背景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近日聯合組織七家大型煤炭集團,倡議業內保供應、穩煤價,防止煤炭價格大起大落。
煤價漲勢洶洶
去年以來,受疫情和供需變化影響,煤價呈現「V」字形走勢。2020年2月中旬進入兩個半月的下跌周期;5月初下探至低點,約一個月後開始上漲;9月之後,煤價持續上漲;到年底更是快速上漲。
數據顯示,2020年5月8日,秦皇島港5500、5000和4500大卡煤炭價格分別為501元/噸、442元/噸和396元/噸。而到了11月27日,上述三種煤炭的綜合交易價格分別是每噸586元、533元和474元,上漲了約16.97%、20.59%和19.7%。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佈的煤炭價格指數顯示,截至去年12月4日,全國綜合煤價指數已重回160上方,至2019年5月下旬以來的高位,動力煤漲價現象尤其明顯。
價格上漲仍在持續。據今日智庫中國煤炭大數據中心的數據,1月11日,豐礦動力煤指導價,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的價格達到876元/噸,5000大卡價格也達到793元/噸。由於需求旺,能夠供上的貨比較少,不少下游用戶急著用煤,5500大卡甚至有900元/噸以上價格成交的,這個價格已經是2012年以來最高。
在港口方面,因日耗上升、庫存降低等原因,部分沿海電廠存煤可用天數降至10天,需求迫切。發煤港口一天一個價格,且多數有價無貨,可售市場煤現貨資源很少,需要等煤、等泊,供需緊張情緒升溫。
煤價的瘋狂上漲甚至導致多個煤炭價格指數暫停發佈。去年12月3日,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也發佈消息稱,因煤價快速上漲,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暫停發佈一次;到了12月30日,該指數宣布暫停發佈,恢復時間另行通知。當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也宣布暫停發佈電煤採購價格指數,恢復時間另行通知。此外,中國煤炭資源網CCI指數,易煤網的易煤日度、周度價格指數,均已暫停發佈。
而動力煤等資源品價格持續上漲,市場煤主流成交價遠超下游電廠的承受範圍。為此,國家發改委於去年12月12日曾召集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家電投集團等十家電力企業召開座談會,研究煤炭供需形勢。會議還要求各集團內部電廠相互調節煤炭庫存,減少市場高價煤採購。
多因素疊加影響
對於動力煤上行的主要原因,國信期貨分析認為,目前動力煤基本面偏強,進口受到限制,進口量嚴重下滑,主產地受到煤礦安全生產影響,產量快速回落,供應偏低,現貨價格快速拉漲。
煤炭價格的上漲,與經濟復甦也有一定關係。經濟快速恢復,使得耗煤企業煤炭需求增加。近兩個月,建材和化工、水泥等行業採購持續,拉動煤炭需求大增。而去年年底,南方大量工業企業趕工期,全力衝刺全年奮鬥目標,工業用電復甦也在加快,沿海六大電廠日耗合計近70萬噸。
此外,多年罕見的寒潮導致華東、華北、西北、東北等地區,用電都創上了歷史的新高。據最新的數據,1月7日全國的用電量最高到了11.9億千瓦,同比方面增長超過了20%,是多年來沒有出現過的高速增長。大範圍氣溫驟降,電廠用煤負荷提升,部分電廠庫存可用天數降至10天左右。下游電廠庫存消耗速度加快,進一步助推了市場漲價情緒。
寒潮還影響海上航運和地面上的汽運。近一段時間,渤海、黃海進入了嚴重的冰期,對港口作業及煤炭都產生了不利影響,汽運價格也出現飛漲。
煤炭供應不足也是導致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2020年國慶假期后,內蒙古供應面焦點從「倒查20年涉煤腐敗」轉向能源保供,雖然原煤產量確有增加,但邊際作用愈發受限。去年四季度以來煤礦事故頻發,且臨近年末煤礦完成年度核定產能后總體開工率提升受限,疊加產地地銷良好,致使坑口煤價持續大幅上漲,給港口煤價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中國煤炭資源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30日,監測66家煤礦平均開工率較上期減少4.73%,其中山西地區開工率較上期減2.6%,陝西地區開工率較上期減少1.28%,內蒙古地區開工率較上期減少7.09%。煤礦總庫存較上期減少1.76%。此外,12月28日至12月31日,產能完成和檢修停產煤礦增多,煤礦開工下降,而冬儲和電廠備貨積極,銷售持續火熱,整體供應趨勢日趨緊張。
中國煤炭市場網副總裁李學剛認為,影響2020年港口動力煤市場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為「五個低估」:低估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國經濟走出低谷的潛力和能力;低估了「倒查20年」行動對內蒙古原煤生產及產量的影響程度;低估了鄂爾多斯市煤炭減產對沿海地區動力煤市場的影響深度;低估了限制煤炭進口措施對沿海地區動力煤市場的漸進式衝擊力度;低估了水電對動力煤需求和價格的作用與反作用力。
七煤企倡議穩價
對於煤價上漲帶來的各種影響,相關部門一直在積極應對。2020年12月16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與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就曾倡議企業,做好迎峰度冬期間「保安全、保供應、穩價格」工作。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燃料分會也與各會員單位發佈的共同倡議,提出煤炭、電力企業要堅持套期保值原則謹慎參與期貨交易,不推漲期貨市場價格。去年12月28日,國家發改委就冬季能源保供工作答記者問時表示,要全力組織增產增供,指導山西、陝西等煤炭主產區和重點煤炭企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產能釋放,千方百計滿足用煤需求。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晉能控股集團、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共七家大型煤炭企業聯合發佈「保安全、保供應、穩煤價」聯合倡議書。
倡議書提出,加大資源保障力度,合理安排職工輪休,抓好安全工作的同時,保障穩定供應;保障供應質量,保障重點地區煤炭供應,提高主要轉運港口煤炭發運數量,增加主要下水港口煤炭場存,對庫存告急電廠重點安排保障計劃、優先保障煤炭發運。
在穩定煤炭價格方面,倡議書提出,認真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各項保供穩價措施,加快完成2021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和匯總,發揮煤炭中長期合同和價格機制的「壓艙石」作用,穩定市場預期,防止煤炭價格大起大落,將煤炭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維護煤炭供需雙方生產經營平穩運行。
1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進一步部署做好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確保群眾溫暖過冬有關工作。
業內人士認為,穩定煤炭市場不斷波動的價格,長期協議可能是「殺手鐧」。簽訂長期協議可以讓煤電雙方中的一方鎖定售價,另一方鎖定成本。長期協議可以穩定價格,目前不斷出現價格波動的是市場煤,它並不能反映整體的供需狀況。這就是所謂「壓艙石」作用。
「長協煤合同兌現率提高,下游電廠對市場煤的採購就會減少,市場煤價格的上行動能就會衰減。」 信達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李濤表示,「只要這些大煤企、大電力企業之間能夠兌現好長協合同,煤市局面就能穩住。隨著春節后需求的自然回落,煤價最終將平緩軟著陸。」
延伸 供需偏緊 漲幅驚人的煤價會回落嗎
在七大集團公司的聯合倡議下,下一步煤價會是什麼走勢?
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春節前煤炭供需錯配較為顯著,且由於產地煤炭供給由於安全環保檢查,煤礦產量釋放較為滯后,煤炭供需已出現較大缺口,近期煤炭價格仍將高位運行。此次七家大型煤炭集團聯合倡儀,更大的意義在於平抑煤炭價格大幅波動,但煤炭價格或難以因此出現實質性回落,煤價上漲趨勢或將延續到1月中旬。
也有觀點認為,在經濟超預估火爆和較低氣溫所引起的日耗高增長速度仍將持續不斷的狀況下,短時間要想改變供求局面,更多的是倚重供應端發力。但從目前情況看,主產區供應難有大幅度提升。而春節長假之後即進入了2月中下旬,煤礦生產製造最快將在3月趨向正常,這就代表著,至少在一季度前,產地煤礦無法出現有效性的供應提升。
不過,雖然目前煤炭整體供需偏緊,但也應該看到,前期國家發改委已開始加強煤炭調控,同時現階段工業生產增速環比會有所回落,動力煤市場供需最差的時間段已經過去,後市動力煤價格難以出現大幅度上漲。即便日耗端高增速不改,後續內礦供應端存在增產可能,無論增產力度大還是小,都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以及接下來低溫背景下的電煤供需矛盾。
煤價已進入最後的瘋狂。業界分析,首先,為保民生冬季用煤安全,政策保供抑價傾向加劇,並隨時影響市場情緒及價格走勢。部分貿易商擔心政策有變,煤價會下跌,已經開始出手進行交易。其次,隨著進口煤的逐漸放開,進入1月,新的進口煤配額增加,國內市場趨緊格局將緩慢得到緩解。第三,距離春節長假越來越近,電廠日耗會下降,需求回落。
從供給方面看,據了解,山西、內蒙古、陝西等煤炭主產區正在加快礦井資源釋放,增加有效資源供給,全力以赴保證煤炭供應。產地方面,節後部分前期停產煤礦陸續恢復正常,加之陝蒙區域煤管票相對寬鬆,供應有所恢復。此外,陝西、山西等地對汽運煤的限制已經解除,不再限行,汽車拉煤可以暢通運往周邊山東、河北、河南等地。而且政府採取了天然氣保供措施,LNG的價格也已下調,汽運煤炭跑長途更加順暢。
中國煤炭市場網副總裁李學剛認為,供給問題將是影響今年港口動力煤市場的核心因素。整體上看,一方面全國及沿海地區動力煤消費增長或將提速;另一方面,內蒙古煤炭產量將繼續受到影響,山西和陝西繼續增產的潛力不足等因素也會制約供給增加。
「今年港口動力煤市場供求關係將呈現緊平衡局面,現貨動力煤價格將維持相對高位。」李學剛預計。(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