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機械軍工e洞察
事件
2021年1月4日,美國工業感測器巨頭Teledyne宣布將以股票(50%)+現金(50%)方式收購紅外熱像儀龍頭製造商FLIR,交易總值約80億美元,預計交易將於2021年中完成。
主要觀點
01
技術互補性和商業模式相似性確保兩者聯合將打開成長天花板
Teledyne與FLIR的核心技術處於同一領域且商業模式相近,因此兩者聯合屬於雙贏之選。商業模式上,兩者均為向市場提供感知類設備及解決方案,屬於為客戶提供特定電磁波的感知、分析等服務並加以利用的廠商。技術方面,兩者的底層技術均屬於對電磁波的感知和分析技術,只是在頻譜上有所區別。
Teledyne的感知和分析對象主要為波長小於紅外的X光、紫外、可見光,和波長大於紅外的微波與無線電波,以及一小部分短波紅外;FLIR則專精於紅外波段,近年來有部分產品也涉及激光、微波等。對不同波長電磁波的分析能力決定了兩者在客戶上的差異:Teledyne產品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更為廣泛,而FLIR在傳統工業中市場更加廣闊。商業模式相同,技術重疊小且互補性強,決定了兩者的聯合將帶來雙方下游市場的線性疊加,使聯合體的收益最大化。
02
光電公司拓展電磁波頻譜範圍是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通過觀察FLIR的發展路徑以及本次兩家公司合併可以發現,拓展電磁波頻譜的覆蓋範圍是光電類公司持續成長的必由之路。FLIR自成立以來深耕紅外領域,其下游市場不斷拓展。後續公司將發展願景定義為「世界第六感」,從而進一步將產品的覆蓋範圍延伸至激光、可見光等相鄰的多種領域。由此可見,FLIR的成長一部分得益於紅外市場滲透率的提升,另一部分得益於頻譜拓展帶來的業務廣度提升。
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磁波市場處於相對分隔的狀態,單一波長頻率電磁波對應的下游市場空間有限,FLIR和Teledyne近年來都呈現出了增長乏力的態勢,因此兩者的聯合是繼續成長的必然選擇。
投資建議
大立科技持續推進電磁波頻譜拓展。大立科技是國內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熱像儀龍頭公司。自成立以來,大立遵循了和FLIR同樣的發展道路:依靠紮實的紅外底層技術,利用紅外晶元國產化促使設備價格降低和製造業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的行業邏輯,快速打開下游應用空間。
目前公司下游市場已從傳統電力拓展至軌道交通、IDC機房、車輛輔助駕駛等多個新增市場。此外公司也積極縱向拓展,將可見光、激光等不同於紅外的電磁波技術融入產品中,研發光電吊艙整艙等新產品,進一步拓展了軍品市場,使公司從單一紅外公司向綜合光電公司升級。
我們認為,隨著未來下游市場對電磁波利用需求的不斷強化,公司業務有望持續增長,多點開花。
風險提示
紅外軍品訂單不達預期。
注:文中報告節選自華西證券研究所已公開發佈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分析師:陸洲
分析師執業編號:S1120520110001
證券研究報告: 《Teledyne收購FLIR點評:紅外公司拓展頻譜成行業趨勢》
報告發佈日期:2021年1月8日
重要提示: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訂閱號發佈的觀點和信息僅面向華西證券的專業投資機構客戶。若您並非華西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機構客戶,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訂閱號受限於訪問許可權設置,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法律聲明:
本訂閱號為華西證券軍工團隊設立及運營。本訂閱號不是華西證券研究報告的發佈平台。本訂閱號所載的信息僅面向華西證券的專業投資機構客戶,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本訂閱號所載的信息均摘編自華西證券研究所已經發佈的研究報告或者是對已發佈報告的後續解讀,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佈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華西證券及華西證券研究所也不對任何人因為使用本訂閱號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及其推送內容的版權歸華西證券所有,華西證券對本訂閱號及推送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華西證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否則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後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者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