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生活新聞 > NOWnews今日新聞

              老有所用不怕獨居 銀髮住宅成趨勢

              NOWnews今日新聞 (2020-12-01 08:10)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老人家在生活中不僅是需要的其實不僅僅只是醫療、長照而已,最重要是有一個能安心居住的場所。(示意圖/記者朱永強攝)
              ▲老人家在生活中不僅是需要的其實不僅僅只是醫療、長照而已,最重要是有一個能安心居住的場所。(示意圖/記者朱永強攝)
              台灣2020年正式邁入人口負成長後,雖難免在社會掀起不少恐慌,但事實上也可能是個轉機。以住宅為例,近年來隨著人口老化,越來越多銀髮住宅、樂齡建築、青銀共居等模式出現,而這些現象也引起了政府關注。專家認為,這種建築模式透過軟硬體的服務,不僅可延緩銀髮族老化,也能有效降低政府的長照或健保負擔。

              人口負成長關鍵是「老有所用」 社會誕生「新文明」

              台灣高齡產業創新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林博文表示,人口負成長若從勞動力的角度來看,確實是悲觀的,因為從以往工業社會的觀點來看,只有年輕人能夠貢獻勞動力,因此人口負成長就是人口紅利消失。

              不過,人口負成長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一個危機,但也可以是一個轉機,「在人類社會受到人口負成長的衝撞後,經過長時間的凝聚共識,這時就會產生一個前所未見的新文明。」

              ▲台灣人口高齡化時程。(圖/NOWnews今日新聞製)
              ▲台灣人口高齡化時程。(圖/NOWnews今日新聞製)
              對人口負成長議題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林博文認為,這個新文明在他所想像中,最關鍵就是「老有所用」,讓老人家也能成為勞動力的一部份,且整個社會會急需其他有人口紅利國家的移民,也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結構。

              人類社會經過人口負成長的轉變後,居住模式也可能會有所變化,目前社會上出現「青銀共居」、「樂齡建築」等模式,引起政府部門的注意,就是一種新文明的社會結構。

              林博文舉例,不少學校面臨少子化問題時,大多一籌莫展,但若換個角度想,學校在少了學生後,頓時少了巨額的收入,但也因此空出許多校舍,「若是能把這部分出租給銀髮族或退休人士,一來能解決學校收入頓減問題,二來也能降低社會成本。」同時,透過與學校課程合作,讓銀髮族以「終身學習」方式,來活躍或減緩老化。

              銀髮族生活不僅有養老 樂活、樂齡住宅模式應運而生

              除了校舍之外,也有不少樂齡建築模式在全台開花結果。去年底,在台中烏日開創的「合勤健康共生宅」,就是將無障礙旅館、銀髮服務、社區教育空間等融合在同一棟建物中,藉由專為老年人設計的建築模式,推動適合高齡者需求的新型態住宅。

              「住宅是一個生活的容器。」合勤建設董事長李柏憲指出,他們希望把住宅的硬體、環境做大幅度的改善,並著手在相關服務智慧化,最後從人的巧思來進行改變,在現今老年人普遍無法自立互助的情況下,更需要樂齡建築的推廣,才能讓大家都有能安身立命的空間。

              ▲合勤建設董事長李柏憲指出,他們希望把住宅的硬體、環境做大幅度的改善,並著手在相關服務智慧化,讓老年人有能安身立命的空間。(圖/記者賴志昶攝)
              ▲合勤建設董事長李柏憲指出,他們希望把住宅的硬體、環境做大幅度的改善,並著手在相關服務智慧化,讓老年人有能安身立命的空間。(圖/記者賴志昶攝)
              以往在進行老屋更新時,有7、8成老年人都會搬離原住處,「事實上是又花費更多資源,也浪費了原有的住處!」

              李柏憲表示,若是將老屋周邊環境改善,並提供相對的硬軟體設施與關懷服務,就能讓老年人在其所熟悉的社區在地養老,透過在地社區的力量,去降低老化的壓力,節省更多長照或安養資源,「這種共生宅模式,能讓社區中不同族群彼此相互了解,也降低老齡照顧與土地取得的相關成本。」

              住宅也能促進健康 未來銀髮建築或成主流

              除了合勤共生宅之外,新北市也有一處銀髮建築模式受到關注。「樂陶居」位於中和青年社宅之中,是以「青銀共居」為理念打造的銀髮住宅,同樣有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居住環境,此外更提供多元健康管理、樂活養身的服務模式。

              樂陶居的經營團隊集順生總經理李正文提到,高齡化社會之後,這些老人家所需要的其實不僅僅只是醫療、長照,「他需要的是生活!」尤其在現代,以往「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不適用,如果有一個地方能提供銀髮族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就能避免老年人孤獨終老,或造成子女負擔等情況發生。

              ▲集順生總經理李正文提到,高齡化社會之後,老人家所需要的其實不僅僅只是醫療、長照,需要的是生活。(圖/記者朱永強攝)
              ▲集順生總經理李正文提到,高齡化社會之後,老人家所需要的其實不僅僅只是醫療、長照,需要的是生活。(圖/記者朱永強攝)
              李正文強調,如果一位銀髮族自己封閉在家裡,沒有與人互動,很快就會失智、失能,若來到「健康促進」的住宅,透過由大型企業提供的各項服務與活動,讓老年人延緩老化,進而就能有效降低社會與政府的長照負擔。

              李正文有自信,未來這類銀髮建築模式將成為主流,「我們樂見其成,畢竟有市場就有競爭,相對的也會讓市場更加完善。」

              相關新聞

              高市原民社福網絡成果展 銀髮族健康活力四射

              影/全台第16間 台企銀溪湖鎮忠覺社區設銀髮樂齡學堂

              嘉縣老人比例創新高 中埔再增關懷據點照顧銀髮

              上一則:夢幻旅宿早餐評比出爐 在地食材特色受青睞
              下一則:土耳其力抗第2波疫情 週末全封鎖週間深夜宵禁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