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生活新聞 > 大華網路報

                    2020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公布國際冠軍百萬獎金作品

                    大華網路報 (2020-11-22 21:31)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2020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公布國際冠軍百萬獎金作品

                    ▲2020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公布國際冠軍百萬獎金作品

                     英國科技公司Dyson為鼓勵全球設計科系學子以創新設計解決生活與環境問題,成立了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讓全世界的年輕設計師與工程師一較高下發揮嶄新的設計創意,全球勝出的學生可以獲得國際冠軍獎項以及30,000英鎊獎金(折合台幣約1,150,000元),學校可以獲得5,000英鎊獎金(折合台幣約190,000元)。今年度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首度新增加國際永續獎,獲獎者與國際冠軍同樣可獲得30,000英鎊獎金(折合台幣約1,150,000元)。

                     今年全球各國都面臨了COVID-19疫情的嚴峻考驗,但全球參與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的學子依舊熱情不減,本年度全球報名人數突破歷史新高超過1,800件,展現出在疫情考驗時刻更具用創新設計與發明改變世界的精神。今年全球一共有20件作品入圍國際冠軍決賽,其中高達半數皆為與環保、永續發展議題相關作品,此外在入圍國際冠軍決賽的20件作品中,更可以看見醫療創新、創新材料運用、長者與身障者照護等領域的創新發明。

                     2020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國際冠軍是由來自西班牙23歲女性生醫工程師Judit Giro Benet的作品「The Blue Box」獲得。「The Blue Box」會將檢測到的尿液資訊上傳到雲端,並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分析尿液中的特定代謝物,以篩檢出是否具有乳癌初期症狀,如果為陽性的話更會主動聯繫醫療人員做更進一步的剖析。相較於目前既有乳癌篩檢法,「The Blue Box」屬非侵入性篩檢法,無痛、無需照射輻射,且在家就能進行自我檢測。

                     2020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首度頒發國際永續獎,國際永續獎得主是來自菲律賓27歲瑪布亞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Carvey Ehren Maigue作品「AuREUS」。「AuREUS」是一款以農業廢棄物製成能製造再生能源的新創薄膜材質,可以黏貼於房屋與大樓玻璃窗表面或是任何收集到光線的平面,能吸收紫外線轉換成光線,於此利用光線來進行發電。一般的太陽能發電板必須南北向排列以及得直接面對光線照射,因此一天中平均只有10到25%的時間能進行發電,「AuREUS」由於是吸收紫外線來進行發電,在低度光線與無光線直接照射的環境下也能進行發電。根據測試「AuREUS」一天中有高達48%的時間可進行發電,與太陽能發電板相比更為有效率。

                     此外2020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頒發了兩名國際賽優異獎:「The Tyre Collec-tive」與「Scope」。「The Tyre Collective」來自英國,是一款可置放在輪胎上的機器,利用靜電原理與氣流收集汽車於行駛間因輪胎磨耗生成的塑膠微粒,因為汽車不只排放廢氣,輪胎磨耗更會釋放出大量塑膠微粒,形成空氣中看不見的PM2.5來源。「The Tyre Collective」不只解決隱形的空氣污染,更能將收集到塑膠微粒用於製造新輪胎。「Scope」來自加拿大,是一款利用液晶製成的鏡片,只要透過電流就能變換光線折射率,無需光學變焦就能拍攝出畫素完全無損的近焦照片,解決手機鏡頭因微型尺寸限制無法放置光學變焦鏡頭的問題。

                     入圍國際冠軍決賽20強其他優秀作品有包括來自瑞典的「ReGlove」,「ReGlove」是一台利用水溶性聚乙烯醇(PVA)材質製造可回收、可分解個人防護手套的機器設備。使用過後的「ReGlove」手套放入此機器設備便會自行溶解、消毒與製造出新手套。來自印度的「Earth Tatva」是利用回收的廢棄陶瓷品磨成粉末與新的粘土混合而成的材料,在燒製成器皿時溫度只需1120度,與粘土所需的1220度相比更為節省能源,與傳統陶瓷器皿相比更多了35%硬度。香港入選作品「Coal Ash-Hardened Marine Soil」是一種將煤灰、水泥與海洋土壤結合而成的創新填海原料。除了將煤灰回收再利用外,更可以節省高額的土壤購置成本。

                     澳洲入選作品「Quito」是一款聰明的補蚊燈,「Quito」利用糖水與酵母發酵製造二氧化碳,利用電熱散發溫度,利用乳酸製造氣味,模擬人類因為呼氣中的二氧化碳、體溫與體味等吸引蚊子的因素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來誘捕蚊子。來自義大利的入選作品「X-Tile」是會隨氣溫變換顏色的屋瓦,氣溫超過20度就會呈現白色反射太陽光線,氣溫低於20度就會變為黑色吸收太陽光線熱能,讓屋子自行調節溫度,減少空調使用時間以節省能源。

                     中國入選作品「Start Now」是一款可置放在人體後肩頸的蓄電裝置,將人體溫差所產生的電能儲存,可持續供給穿戴式醫療設備如人工耳蝸電力,免去電池更換與廢氣電池污染環境的問題。來自美國的入選作品「Safe BVM」,是一個能裝在袋瓣罩甦醒球(Bag Valve Mask)上的小型氣閥裝置,可穩定控制袋瓣罩甦醒球的氣壓與氣流,不會讓病患肺部因人為不當操作而受到傷害。同樣來自美國的入選作品「Aerolyze」是一款用呼吸就能檢測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數值的血糖儀,與傳統血糖儀相比能免去患者指尖挨針忍痛量血糖困擾。比利時入選作品「Eye-Robot」是一款能協助眼科醫師執行極度精密手術的機器手臂,「Eye-Robot」會施以反作用力減去醫師手部顫抖,以及能固定在特定位置方便醫師長時間在平穩狀態下於特定眼球部位完成以往無法完成的精密手術。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創辦人James Dyson的理念是「設計能解決問題的方案」,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賽歡迎有熱情、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與發明家報名參加,全球冠軍將由創辦人James Dyson選出,其作品必需展現出獨創性,具持續被開發與商業可行性。今年台灣三個獲獎作品皆會代表台灣出賽,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設計能量,與全球27個國家及地區的80名決賽者一同角逐獎金30,000英鎊(折合台幣約1,150,000元)的國際冠軍。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簡介
                    ●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是一個向全球徵件的設計比賽,於全球27個國家舉行。開放給所指定國家內修讀工程或設計學系之大學生或研究生課程,以及畢業四年內的新生代設計師。
                    ●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今年已邁入第十五年,除了全球冠軍得主可獲得獎金30,000英鎊(折合台幣約1,150,000元),地區賽冠軍得主也可獲得獎金2,000英鎊(折合台幣約78,000元)。創辦人James Dyson不僅是全球具指標性的發明家,現已貢獻超過100萬英鎊來支持突破性的新設計,來幫助決賽選手落實他們創新的想法,不同於其他競賽,參賽者對其得獎作品享有智慧財產權。創辦人James Dyson更從2020年開始新增一項全新國際大獎:永續發展大獎,得獎者可以獲得獎金30,000英鎊(折合台幣約1,150,000元)。
                    ●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是創辦人James Dyson對社會的承諾,旨在展現新一代工程師改變世界的力量。不論是戴森工程技術研究所、詹姆斯戴森基金會與詹姆斯戴森獎皆在體現一個願景,就是鼓勵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世代,運用他們的理論知識,透過技術開創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產品。
                    ● James Dyson基金會是Dyson旗下的慈善機構,致力支持設計、科技及工程學的教育、醫學研究團體,以及當地社區項目。James Dyson基金會於世界各地都有跟大學和學校合作。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的參賽資格
                    歡迎來自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香港、印度、義大利、愛爾蘭、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荷蘭、紐西蘭、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西班牙、韓國、瑞士、瑞典、台灣、阿聯酋、英國和美國學習產品設計、工業設計或工程相關科系在學學生與畢業四年內的職場新鮮人報名參加。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設計大獎獎項
                    • 國際冠軍(一名):
                    勝出學生可獲頒獎金30,000英鎊(折合台幣約1,150,000元)
                    學生就讀的大學學系可獲頒獎金5,000英鎊(折合台幣約190,000元)

                    • 國際永續獎得主(一名):
                    2020新增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金30,000英鎊(折合台幣約1,150,000元)

                    • 國際賽優異獎(兩名):
                    每名得獎者可獲頒獎金5,000英鎊(折合台幣約190,000元)

                    • 地區賽冠軍(一名):
                    得獎者可獲頒獎金2,000英鎊(折合台幣約78,000元)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設計大獎相關日程
                    開始報名:2020年03月19日
                    截止報名:2020年07月16日
                    地區賽冠軍公佈:2020年09月17日
                    國際賽入圍名單公佈:2020年10月15日
                    國際決賽冠軍名單公佈:2020年11月19日

                    關於戴森工程與科技學院
                    ● 戴森工程與科技學院在2017年9月招收首屆大學部學生,大學部學生在四年的課程中會修習兼顧實務技術、理論知識與建教合作就業的課程。
                    ● 不單只是文憑,不單只是課本上的知識,戴森工程與科技學院的大學部課程會讓學生與全球工程團隊一起習作學習實務技術與知識。
                    ● 戴森工程與科技學院有40%的學生是女性,相較於英國整體工程學系只有16%學生是女性,而英國整體工程師中只有9%是女性。
                    ● 戴森創辦人James Dyson說:「英國目前面臨工程技術人員短缺問題。戴森想要開發更多嶄新的科技以及想將嶄新的科技帶給全世界,因此我們決定自己先來解決工程技術人員短缺問題。戴森工程與科技學院的課程可以除了讓學生獲得專業知識外,更提供該業界給薪實習機會,並且能接觸到專業技術領域人脈資源。」

                    更多關於James Dyson Award的訊息和最新消息,請關注詹姆斯戴森基金會相關頻道(Instagram,Twitter,Facebook與Youtube)。
                    (蘇松濤報導)
                    圖1:國際冠軍得主Judit Giro Benet。作品 「The Blue Box」無痛無侵入,在家就能篩出乳癌初期症狀
                    圖2:國際永續獎得主Carvey Ehren Maigue。作品「AuREUS」回收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發電高效率
                    2020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公布國際冠軍百萬獎金作品

                    ▲2020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公布國際冠軍百萬獎金作品

                    上一則:獲多家國際大廠認證 瞄準全球市場
                    下一則:全台百貨京站唯一獨家 金馬影帝《親愛的房客》莫子儀 戲內...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