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生活新聞 > 健康醫療網

              新生兒黃疸除觀察皮膚 大便出現這些顏色應就醫

              健康醫療網 (2020-10-24 12:00)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新生兒黃疸除觀察皮膚 大便出現這些顏色應就醫

              ▲新生兒黃疸除觀察皮膚 大便出現這些顏色應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個月大嬰兒延遲性黃疸 經葛西手術恢復良好

              一名1個月大的黃小妹妹,赴診所注射疫苗時,被發現有延遲性黃疸情形,因此轉至醫院檢查,經抽血檢查發現直接型膽色素與總膽色素比值>20%,安排住院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膽道閉鎖;所幸及時診斷,黃小妹妹經葛西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則接受定期追蹤中。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7至10天會逐漸下降

              在台灣,每年約有30至40位嬰兒被發現有膽道閉鎖,發生率是全世界第二。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陳緯哲醫師指出,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較為常見,通常第4至5天達到高峰,7至10天就會逐漸下降,而哺餵母乳得嬰兒黃疸期可能較長,但不致升太高,但若發現第3至4週後黃疸仍延遲不退,其中可能是患有膽道閉鎖,造成「病理性」黃疸,需進一步抽血檢查。

              新生兒出生60天多注意 皮膚、排便都是關鍵

              陳緯哲醫師說明,通常在嬰兒出生60天內除了仔細觀察皮膚,也要注意排便顏色,且應在日光下觀察,建議父母親可拿寶寶手冊的大便卡顏色做比對,只要不是大便卡編號7至9號的顏色皆可當作異常,應進一步就醫檢查,尤其膽道閉鎖的嬰兒容易被誤以為是母乳性黃疸,一旦延誤治療,恐造成肝硬化,嚴重得早期換肝。

              早期診斷治療 避免惡化成肝硬化

              治療上,可藉由葛西手術,將肝門處已纖維化的膽管及萎縮的膽囊去除,使膽汁可流通至肝外,再取一段小腸直接與含有細小膽管的肝門處吻合,以便接納排放出的膽汁。陳緯哲醫師強調,通常膽道閉鎖宜在出生45天內完成診斷,原則上在60天以內完成葛西手術,因此家長應多留心,以免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十月一起攜手防治乳癌!乳癌治療有進步 降低副作用影響

              「精準微脈衝」完美切口 白內障手術成功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上一則:調查:台灣人對補習依賴加深 期盼大幅教改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