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時評--台灣民意的矛盾與反差
徐巧芯恢復徵兵的看法,要比男女都要當兵論更為震撼。後者,反映了台灣對男女平權的觀念的確深入。儘管女性,特別是一些女權人士都不吭聲,但一般男性對女性當兵則抱持著樂觀其成的心態,社會上對男女當兵多無異議。
然而,前者揭穿了民進黨操作反中戲碼,一旦引發台海危機,卻又不敢面對的真相。像徐巧芯在網路節目中提出因應台海緊張情勢升高,應將募兵制調回徵兵制,女性也要當兵,孰料,同場的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則說:「我沒有要喔」
王浩宇對徐巧芯的回應,充分反映了民進黨一再操作反中議題,獲取其政治利益之同時,卻不願承擔可能產生的政治後果,包括引發台海軍事衝突的危機。這種自我矛盾的現象,也正是當前兩岸關係難以穩定,瀕於兵凶戰危的關鍵。
網路媒體《ETtoday新聞雲》於9月30日至10月1日期間,就恢復徵兵制、女性當兵及兩岸爆發衝突上戰場等議題做了民調。有66.6%的台灣民眾支持恢復徵兵制,其中更有52.0%支持恢復徵兵制,並實施男女都服兵役的全民皆兵制。
至於兩岸若爆發衝突,有44.9%的台灣民眾願讓自己或家人上戰場,相較於7月調查增加4%,甚至比2019年1月調查大幅增加12.2%。不過,不願者有41.9%,只比願意者少了三個百分點,比7月、去年1月分別下滑7.2%、10.3%。
根據該項民調深入分析,18、19歲者有96.3%願自己或自己家人上戰場,20至29歲者有66.5%不願上戰場,而18、19歲者則有87%不支持恢復徵兵制,支持者只有12.5%,出現了非常反差的數據,也反映了自我矛盾的心態。
從因果關係來說,支持徵兵制與願意上戰場,本來是密切互動的因素。問題是,在台灣的年輕人,特別是18、19歲者,居然出現最願意上戰場、最不支持徵兵制的落差,而20至29歲的區塊,有近六成支持徵兵,卻超過六成不願上戰場。
這份民調呈現的反差、矛盾,對照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9月21日至22日所做的民調,有六成的台灣民眾認為兩岸若發生衝突,美國會出兵協助,認為一點也不可能13.4%,不太可能20% ,很難說2.6%,不難看出台灣民意的不切實際。
畢竟,美方迄今仍維持不介入台海衝突的原則,只肯多賣軍事裝備給台灣,大賺台灣民眾的納稅錢,談到台灣的防衛問題,就由台灣自主防衛。所謂的美軍駐台、援台等說法,不過是為了促銷軍備,而對台灣施放的政治煙火罷了。
如分析這段時間的內外環境,就不難了解美方對台出售大批軍事裝備,以及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國務院次卿克拉奇相繼訪台,經由民進黨啟動的大內宣,對台灣民眾的認知已有一定的形塑效果,民調數據也就投射出這些奇怪的現象。
也因此,對台灣媒體重要新聞的報導,以及各家民調機構公布的數據,絕不能從單一的事件或機構來解讀,還要加上民進黨積極操作的內外文宣,台灣民眾對外在刺激產生的的認知,以及跟過去類似議題民調的對比,才能得到一個較接近事實的輪廓。 (作者司馬正翔,台灣資深媒體人)
圖1:民調顯示,18、19歲年輕人有87%不支持恢復徵兵制。(來源:青年日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