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綠色永續
                • 最新雜誌
                生活新聞 > 中央社

                每26分鐘1人死於心臟病 健康飲食運動助護心

                中央社 (2020-10-04 15:22)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4日電)心血管疾病可能造成驟逝,但患者事發前常無警覺。衛福部統計,108年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研究也發現,三高患者增加發生心臟病風險,最好的保命之道是健康飲食、多運動。

                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台灣民眾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若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萬人死亡。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心臟疾病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息息相關,很多民眾身懷「三高」,未必規律就醫、用藥。尤其今年在疫情下,看診人數明顯變少,若沒有穩定就醫、妥善用藥,可能發生緊急狀況,尤其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高達5成,缺乏治療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黃瑞仁也說,全球已有許多研究都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會更容易轉為重症及死亡,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要規律就醫,降低相關風險。

                國健署長王英偉也在記者會表示,8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可以預防。如果有缺乏運動、常喝手搖飲、吃速食或油炸食物、抽菸或二手菸,就要小心三高和心血管疾病遲早上門。

                根據國健署107年運用台灣地區三高追蹤資料分析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個案後續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分別是1.78倍、1.47倍、1.43倍。

                王英偉說,預防重於治療雖是老生常談,但最好保命之道,就是把護心行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包含保持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規律運動、遠離菸酒、定期健檢、控制三高,定期量血壓血糖、遵從醫囑服藥規律回診。

                此外,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趙庭興表示,已開發國家中約有1至2%的成人罹患心臟衰竭,在70歲以上人口中,心臟衰竭比例會提高10%。台灣360萬名老年人口中,預計有高達36萬心臟衰竭患者。

                趙庭興表示,心臟衰竭以往不好診斷,但現在有最新的實證資料和用藥選擇,學會發表2019心臟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引,幫助醫師診斷,也提高患者的病識感,及早確認症狀、自我照護,在治療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品質。(編輯:陳清芳)1091004

                【延伸閱讀】

                • 資深電影人江文雄77歲病逝 曾提拔張艾嘉朱延平
                • 導遊疑教團員登抹茶山累可叫救護 挨轟浪費資源
                • 修憲委員會6日啟動 朝野已提17案 18歲公民權最有共識

                上一則:防山豬吊害黑熊 林務局將商議獵具實名制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