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生活新聞 > Heho健康網

                    糖胖症不應用BMI衡量!醫師:從脂肪分佈看更精準

                    Heho健康網 (2020-10-04 11:00)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糖尿病如今不單只是單純的糖尿病,會侵犯身體的大小血管外,對於肥胖也是影響極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當中有高達90%是有過重或肥胖,正是所謂「糖胖症」。糖胖症產生共病機率高,醫師提醒其實是不能用BMI來衡量,因為東方人BMI24其實是跟國外BMI30一樣。

                    人種不同脂肪分佈有差!台灣人BMI24脂肪等於西方人BMI30

                    「糖胖症是被忽略、被輕視、被低估的問題。」陳宏麟診所院長這樣說到,這也是現今社會中面臨最大的危機,糖尿病合併肥胖的問題。

                    雖然台灣糖胖症沒有像美國盛行率那麼高,但關鍵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在於過往都是用BMI來定義,但陳宏麟院長點出問題點:「東方人跟西方人還是有差,當台灣人BMI24的時候,其實我們身體脂肪的分佈是跟國外BMI30是一樣的。」

                     BMI就是身體質量指數,通常正常範圍為  BMI=18.5 – 24

                    計算公式 = 體重(公斤) / 身高2(公尺2)

                    例如:一個52公斤的人,身高是155公分,則BMI為 : 52(公斤)/1.552 ( 公尺2 )= 21.6

                    當BMI大於23、24就要有警覺心

                    其實對於 BMI數值的定義,大於等於25為過重;大於27輕度肥胖;30為中度肥胖;35是重度肥胖,但陳宏麟院長強調:「不能光看BMI來判定,東方人的的BMI其實只要大於24,就一定要小心。」

                    且除了看體重之外,陳宏麟說:「更重要的是去看人體脂肪的分佈。」如今院長會要求有些個案去量InBody去量脂肪的分佈更清楚了解。

                    事實上這樣的論點,前衛生署長邱文達過去也曾提過:「台灣人對肉類、油脂等消費,以及缺乏運動比率也都是亞洲最高,東方人體型與西方人不同,台灣的BMI值應該更嚴格,大於等於23就應是為過重。」

                    糖胖症有如犯罪集團!體重減少5~7%大有改善

                    糖胖症真正隱憂在於,共病會比糖尿病患者多,且高血脂跟肥胖通常一定綁在一起,外加體重重也容易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陳宏麟院長以有趣的方式比喻,一個小囉囉不成事,比如你只有一個血壓問題,但如果三個小瞜瞜就變成犯罪集團會搞大事,就像血壓、血糖、血脂全部在一起,而心肌梗塞、腦中風就是這樣來的。

                    目前對於糖胖症患者,控制血糖、體重都一樣重要,但體重若減少5~7%,不但可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血糖穩定性,甚至可以減少血糖用藥,但偏偏控制體重就是件最困難的事情。

                    圖片來源:istock / freepik

                    陳宏麟院長提到:「還好不管是現在腸泌素、排糖藥,都是治療的新星,減的是脂肪比較多,不是減到肌肉不用擔心會有肌少症。」目前約有10%有在使用腸泌素幫助控制體重,但飲食、生活習慣都還是會重要。

                    此外,院長提醒家人更需給予糖胖症患者更多的支持與陪伴,因為慢性病不是一天兩天,長期抗戰需要勝仗,絕對少不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勵。

                    【陳宏麟醫師小檔案】

                    現職:陳宏麟診所院長 專長:家庭醫學科、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病預防保健

                    文、圖/王芊淩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糖尿病不是會越來越瘦,怎麼還會胖呢?

                    糖尿病人精神差是早餐吃錯了!營養師:最常見地雷組合是「糖+糖」

                    12歲女童體重大於身高! BMI達64淪為「糖胖患者」

                    上一則:閱讀角創意布置競賽徵選 野餐風格結合閱讀元素
                    下一則:「浮濫學位」重創台灣高教?過來人揭社會風氣:真兩回事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