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科技新聞 > 北京新浪網

              暗殺、隱身、手裡劍,日本忍者真的存在嗎?

              北京新浪網 (2020-08-23 21:21)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原標題:暗殺、隱身、手裡劍,日本忍者真的存在嗎?

              前不久,日本三重縣的「伊賀流忍者博物館」失竊事件,在網上引起眾人關注。據日本《讀賣新聞》8月20日報導,館內一個重量超過150公斤的保險柜不翼而飛,其中保管著至少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55萬元)現金。監控錄像顯示,小偷從闖入到逃走只花了約3分鐘。

              事件引發了不少日本網友的熱議,有網友推測稱,「估計是內部人士作案吧,不然不可能這麼快就跑了,」還有網友打趣道,「犯人一定是忍者吧,到底是甲賀還是風魔呢?」

              日本忍者博物館被盜事件勾起了網友對於日本忍者文化的好奇。在動畫、電影、影視劇之外,這個傳說中可以飛檐走壁、善於機關易裝的東瀛神秘組織,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嗎?

              日本忍者文化充滿著神秘色彩。  資料 圖

              行走在夜裡的忍者,不穿黑衣

              對於不少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生的朋友來說,在《火影忍者》風靡世界之前,有一部叫做《忍者亂太郎》的日本動畫片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亂太郎是一個出生在日本戰國時代普通忍者家庭的孩子,為了不負父母厚望成為精英忍者,他進入了忍者學校學習,隨後在學校里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裏面的忍者會隱身、會搗鼓機關、擅長易裝,還時不時扔出幾顆火藥球,是許多人對日本忍者最初的印象。

              漫畫家尼子騷兵衛(真名為片根紀子)作品中的忍者。 資料圖
              《忍者亂太郎》漫畫於1996年在《朝日小學生新聞連載》開始連載,連載時間長達33年。 資料圖

              關於忍者是如何誕生的,學術界至今爭論不休。其中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聖德太子身邊有一位名叫大伴細人的門客,此人善謀略,曾在討伐物部守屋(日本飛鳥時代的政治人物,出生於權貴家族之一的有力氏族物部氏,因排擠佛教與崇佛派的蘇我氏發生衝突,后被蘇我氏滅族)的戰鬥中利用詭計將其引出,是協助聖德太子在政治鬥爭中取勝的重要人物之一。

              大伴細人所做的工作,在當時被稱為「志能便(しのび)」,其日文讀音與「忍」相同,因此普遍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早的「忍者」。

              忍者真正進入歷史舞台則是在戰國時期,主要進行諜報工作。畫中的忍者出自《北齋漫畫》,作者為葛飾北齋。  資料 圖

              在很多影視作品里,忍者的裝束都是一身黑色的「夜行衣」,這其實是最大的誤解。因為在夜色中,純黑色的輪廓反而更加清晰可見,另外從古代的印染技術來看,要染成黑色不但工序複雜,染料也相當昂貴。因此,據忍術三大秘書之一的《正忍記》所記載,真正的忍者服應該是茶色、灰色、靛藍色或者由柿染而成(將未成熟的柿子碾碎取汁來染布的一種技藝)的赤褐色,這樣才更容易隱匿於星夜之下。

              歷史上,真正的忍者一般不穿黑色。  伊賀流忍者博物館官網 圖
              柿染的赤褐色   伊賀流忍者博物館官網 圖
              如今的忍者服各種花色都有。  資料圖

              德川幕府時期,忍者被正式納入了編製,由此進入了鼎盛時期。然而在正史中,關於忍者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這也讓忍者的故事更加撲朔迷離。

              伊賀流和甲賀流的恩怨之謎

              昭和30年(1955年),因為忍者主題小說的流行,「忍者」這一稱呼才開始被廣泛使用。

              在過去,忍者還有很多別稱,比如「亂破」、「素破」、「透破」、「奪口」等等。由於侍奉不同的主君,不同地方的忍者團體也衍生出了許多流派,據說全國有四十九派之多,而其中歷史記載最多,影響里最大的莫過於伊賀流和甲賀流兩支。

              甲賀市的南部緊鄰著伊賀市的北部,相距並不遠。 谷歌地圖截圖 

              據說在戰國時期,由於服部半藏的關係(服部半藏是德川家康麾下的武將,而服部氏是當時伊賀國的豪族,是統領伊賀流忍者的「上忍三家」中的一支),不少伊賀流忍者被收編於德川家康的麾下。而另一邊,豐臣秀吉曾派遣甲賀忍者監視德川家康的一舉一動。

              《本能寺之變》 ,由明治時期的浮世繪師楊齋延一所畫,名古屋市所藏。  維基百科 圖

              由於伊賀地處盆地,四面環山,十分隱蔽,伊賀流忍者大多是前來避世的亡命之徒,其中也有不乏能人異士。

              據說,伊賀流忍者最擅長使用咒術。如果你看過忍者相關的電影,一定對「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的這句咒術不陌生,中國道家的「九字真言」傳到了日本,就演變為了忍術中常見的「九字護身法」,還可以配合「印明護身法」、「十字秘術」一起使用。

              忍者最常見的武器手裡劍(有萬字型、三方、四方、六方、八方等造型) 資料圖
              鎖鐮是從農具鐮刀發展而來的一種兵器,由鐮刀的柄上再接一條末端系有金屬重物的鎖鏈而形成。  資料圖

              相比較伊賀流忍者,甲賀流忍者歷史更加悠久,前文提到的最早的「忍者」大伴細人被認為是甲賀流忍者的鼻祖。

              甲賀當地草藥資源豐富,因此甲賀流忍者常常裝扮成「賣葯郎」在全國各地遊走,搜集情報。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關係,如今甲賀市仍有許多製藥工廠,製藥業相當繁盛。

              女忍者「九之一」

              在漫畫《忍者亂太郎》里,女忍者被叫做「九之一」。因為在日語中,「女」按筆畫拆分開來可以寫作「くノ一」,讀音與「九之一」相同,因此常常作為代指女性的暗語。那歷史上,真的存在女忍者嗎?

              被稱為三大忍術秘籍的《萬川集海》,創作於江戶時代,作者為藤林左武次保武。 資料圖

              在當代,「くノ一」的推廣離不開日本著名懸疑小說家山田富太郎。1958年,山田富太郎發表了小說「甲賀忍法帖」,隨後撰寫了一系列以忍者世界為主題的暢銷書。「くノ一」開始頻繁出現在電影、電視、漫畫等多種藝術作品中,成為一種流行文化。

              如今成為忍者,已經不需要性別的門檻,「くノ一」不但被大眾接受,也已經走向了現實。

              忍者文化的存活方式

              由於技術的革新、時代的更迭,忍者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如今在日本,忍者已然成為了旅遊、娛樂資源的一部分。

              伊賀市是三重縣著名的觀光勝地。在伊賀流忍者博物館內,人們可以體驗「忍者機關屋」的種種精巧設計,可以看到400多種設忍者工具的展示,還有打扮成忍者的工作人員進行忍術的現場表演。

              伊賀流忍者博物館。  伊賀流忍者博物館官網 圖

              為了觀光目的而打造的各種忍者屋中,唯有甲賀市的「甲賀流忍術屋」是真正忍者住過的地方,據說其前身是甲賀流忍者五十三家中的頭家「望月氏」的祖宅,距今已有300多年。

              為了防止敵人入侵,望月家族在房子內部建造了許多機關和密室,比如與牆壁融為一體的,可以旋轉的「隱藏門」,可以從一樓直接逃往三樓的繩梯,還有地板下的陷阱等等。

              甲賀流忍術屋   甲賀流忍術屋官網 圖
              甲賀忍術村  資料圖

              2017年的夏天,東京增上寺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考試——甲賀流忍者考試。作為甲賀市觀光宣傳活動的項目之一,這是甲賀市觀光協會第一次把考試的現場搬到了東京,引起了全國極大的關注。

              由甲賀市觀光協會組織舉辦的「甲賀流忍者考試」  資料圖

              就這,沒有國籍要求,沒有性別的限制,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你懷著一顆對忍者文化感興趣的心,就有機會成為一名貨真價實的忍者。

              下一則:總市值逾9萬億的創業板全面實施註冊制,對二級市場有何影響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