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致敬醫護
  • 最新雜誌
體育新聞 > 北京新浪網

林峰:國際象棋縱橫談 「波爾加現象」的思索

北京新浪網 (2020-07-24 17:47)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文章來源:中國國際象棋協會

  專欄/ 林峰

  人物編

  一、是天才還是一般女子

  1988年11月30日下午,希臘歷史名城薩洛尼卡。富有浪漫色彩的愛琴海,海風輕拂,漣漪微動。海之濱傳來了悠揚的歌聲。博覽會大廳,樂隊奏起了匈牙利國歌,奧林匹克國際象棋團體賽閉幕式正進入高潮。一架架攝像機、攝影機對準了領獎台上的波爾加三姐妹。她們是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攜手款款地登上領獎台的。18歲半的大姐蘇珊在把獎杯舉過頭頂時,圓圓的臉龐上才綻現出一絲微笑;她左邊剛滿14歲的老二索菲婭則笑逐顏開,稍見激動,而右邊不到11歲半的小妹朱迪特和往常一樣文靜,依舊是弈棋時一副沉思的模樣。經過14輪的激戰,以她們三姐妹為主體的女隊積33分,以半分的微小優勢從「老牌冠軍」蘇聯女隊手中奪得流動冠軍杯。

  「家庭隊」,還是「國際象棋王國隊」強?賽中始終是棋界議論最熱烈的話題。

  在奧賽會刊上,蘇聯國際特級大師古菲爾德著文說:「波爾加三姐妹有對男子比賽的驚人成績,但我感到人們在這裏常犯錯誤。女子與男子下棋有巨大的心理優勢,她們不必擔憂。因為她們不會有任何損失。對男子來說則相反,他們必須全力爭勝,這使他們緊張……如果波爾加三姐妹與女子比賽,她們將失去這些心理優勢。」

  這位曾任女子世界冠軍奇布爾達尼澤教練的著名理論家還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如果一個舉重冠軍在訓練中能十分容易地舉起200公斤的話,在比賽中則可能舉不起150公斤。」古菲爾德的結論是:「當然三姐妹是很好的棋手,但我們的棋手更強。最終將從奧賽中得知,她們究竟是天才,或僅僅是一般女子!」

  然而,這篇頗有說服力的文章已被更為雄辯的競技成績所駁倒。於是,記者們紛紛擠到三姐妹的父親拉斯洛·波爾加周圍,這位兩腮留有大鬍子,前額微禿的心理學家對「是天才」還是「一般女子」之說,應該擁有他的發言權。他閃爍著機智而又聰慧的目光說:「據電腦測算的結果,我大女兒兩年前的棋力比卡斯帕羅夫同齡時的棋力為高;而我小女兒的潛力可能比當今最負盛名的棋聖菲舍爾還要大。她們如此年輕,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如有好的個人教練以及有權參賽,我三個女兒的等級分都會増至2600分(當時是世界男子前20名等級分,而小波爾加當時等級分2555,相當於男子第53位)。我太太認為,我們的女兒並非天才,是三位普普通通的孩子。她們的成就主要歸功於正確的教育方式。我們若再有10個孩子,也同樣可以使之取得三姐妹一樣的成就。」

  二、家庭棋院

  布達佩斯擁有123個溫泉,32個浴場,被稱為歐洲溫泉之鄉。浴場內燈火通明,富麗堂皇,設有棋盤棋子,浴客們紛至沓來,沐浴之餘,「將軍」一番,其樂融融。弈棋是匈牙利的全國性體育活動,全國幾千萬人口中卻有幾百萬人喜愛下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國際象棋書刊有近萬種。

  出生在歐洲溫泉之鄉的波爾加三姐妹長期受環境的熏陶,加之得益於家庭的教育。用她們自己的話來說,對她們棋藝事業最有幫助的是她們的雙親。

  父親拉斯洛是一位心理博士和教育家,母親克拉拉是教授德語和世界語的講師,夫妻倆都愛好國際象棋,這一愛好傳給了他們的三個女兒。起先,·他們只是把國際象棋作為對女兒智力進行早期開發的教具。但令他們驚喜的是女兒們個個都富有「棋細胞」。於是,這對夫婦全力以赴,不惜包括辭去工作的一切代價育女成才。在談到培育女兒的經驗或者「奧秘」時,母親克拉拉曾發表過一席頗有見解的談話,那是在1993年3月15日,當世界冠軍分區賽在布達佩斯和平飯店裡激戰方酣時,她接受了新華社布達佩斯分社記者的採訪,這位臉色紅潤、穿著得體的中年婦女,坐在休息室的沙發上,於柔和的燈光下,慢條斯理地說道:

  「說不上有什麼秘密,無非是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起步早,三個孩子從三、四歲時就開始下棋,這對培養她們一生興趣極為重要,孩提時候接受能力最強。實際上,每個孩子都可以培養成為天才。這是我丈夫的觀點,我也同意。每個人都可以達到最高水平。其次是要選准一個目標,我們也試過別的項目,如數學等,但不理想,國際象棋還有個客觀衡量標準,一下就知道。最後可否說要有一個良好環境,尤其是和諧的家庭氣氛,能鼓勵孩子們學習,自然還要講究科學方法。」

  說到起步早,大女兒蘇珊是3歲開始的。1972年的一天,蘇珊從抽屜里翻出一副國際象棋,就拉著爸爸求他「傳授棋道」。拉斯洛教會她步法后,奇迹出現了,愛動、活潑的女兒忽然變得文靜、沉思,糾纏著要和爸爸下棋,至連其他玩具都視而不見,而且進步迅猛。1973年4月10日,她吃了4歲的生日蛋糕,不久,父母帶她去比賽,她就把布達佩斯11歲以下的小學生棋手們橫掃了一遍,輕輕鬆鬆地摘取了首都11歲以下兒童組的冠軍獎牌,氣得這些哥哥姐姐們挖苦她還「光屁股、流鼻涕」。

  1974年和1976年,老二索菲婭和老三朱迪特相繼出世,由於她們只差一歲半,所以常在一起玩。令這兩個小傢伙好奇的是,比老二大5歲半的姐姐總不同她們一起玩。嚴肅的大人們出入姐姐的房間,屋裡靜悄悄的。她們往姐姐房裡窺探,爸爸阻止她們說,只有會下棋的才能進去。兩人忙不迭地答應學習下棋。從此,國際象棋便成了這個家庭的頭等大事。

  波爾加一家的生活圍繞著國際象棋軸心而運轉。她們的家可以絲毫不誇張地說是一座棋院。幾乎無處不與棋有關,環壁的書架里擠滿了棋譜,來自世界各地的棋藝雜誌在條椅和沙發上隨處可見;牆上、地上至衛生間都可看到棋盤和棋子。

  這一家庭收藏有2000餘冊棋藝書刊,可以稱得上一個小圖書館,而三姐妹的父母堪稱是模範圖書館館員。他們搜集j了本世紀15萬個對局和5萬個棋譜。並按自定的系統分門別類製成卡片。三姐妹憑藉載有歷屆大賽精彩對局的完備卡片,在雙親的潛心啟發、教授下,精神專注,兼收並蓄。她們反覆驗證各種國際象棋學派的戰略理論,融會貫通,從而變為自己的銳利武器,棋藝突飛猛進。

  三姐妹每天花五、六個小時於棋上,匈牙利的男子國際特級大師們不時前來輔導、陪練;更多的時候是三姐妹獨自研究或相互切磋。

下一則:國際象棋傳奇明星賽:卡爾森斯維德勒三勝領跑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