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國際新聞 > 中央廣播電台

                        胎兒鮮少感染新冠病毒 新研究尋找亮光

                        中央廣播電台 (2020-07-16 17:11)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準媽媽用含香味保養品,塑化劑恐害胎兒過敏。(圖:pixabay)

                        準媽媽用含香味保養品,塑化劑恐害胎兒過敏。(圖:pixabay)


                        根據一項研究,胎兒鮮少受到2019年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感染,原因是胎盤僅製造非常少量、可讓冠狀病毒在攻擊人體細胞時與之結合的受體。

                        胎盤能夠阻止有害物質經母體傳遞給未出世的孩子,但特定的病原體,像是茲卡病毒(Zika Virus)已知常能跨越這道障礙。

                        這項由美國國家衛生院(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羅梅羅(Roberto Romero)所領導的新研究,將自胎盤膜取得的遺傳物質進行基因定序。這項研究於15日發表在科學期刊eLife。

                        研究人員發現,該遺傳物質缺少所需的基因指令,來製造一種稱為第二型血管張力素轉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或稱為ACE2的蛋白質,而該蛋白質可見於成人體內。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被認為是透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內,接著攻擊具有高量ACE2受體的器官,包括但不限於肺臟、血管、腎臟及消化系統等。

                        胎盤的遺傳物質也缺少所需的指令,來製造第二型嵌膜絲胺酸蛋白酶II(TMPRSS2),新型冠狀病毒便是利用這種蛋白酶進入細胞。

                        羅梅羅告訴法新社,「讓細胞易於受SARS-CoV-2感染所需的分子,很少出現在胎盤中。」

                        為了交叉檢查他們的研究方法,團隊接著檢測了遭茲卡病毒和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攻擊的細胞受體,其基因指令是否出現,並發現了一些顯著表現。

                        羅梅羅補充,「這個方法用以確保我們正在做的實驗是有意義的。」

                        病毒從懷孕母親到胎兒之間所謂的「垂直感染」,是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一直被高度關注的議題。

                        15日,在法國的醫師們表示,他們已經證實了一個案例,一名在3月出生的男嬰發生垂直感染,出現腦水腫和神經症狀,後來康復。

                        但整體而言,垂直感染仍被認為極為罕見,機率大約只有百分之二或是更低。

                        羅梅羅的團隊在論文中提到,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會藉由和其他蛋白質交互作用感染嬰兒,但不是他們的研究的這種蛋白質,儘管如此,仍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原始連結

                        上一則:憂疫情反撲 法國:下週起公共場所室內空間強制戴口罩
                        下一則:日振興推國旅計畫 遭批無視疫情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