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家科創板企業劇透中報業績:疫情之下誰喜誰憂?
北京新浪網 (2020-07-14 22:34)
原標題:44家科創板企業劇透中報業績,疫情之下誰喜誰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4日晚9點,124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有43家發佈了2020年中報業績預告,其中8家不確定,16家預喜,19家預減或虧損。此外,樂鑫科技披露了2020年中報業績快報。
東方生物、天合光能、皖儀科技、雲涌科技四家預計上半年利潤增幅達到150%以上。其中東方生物中期凈利潤約為4.63億元,同比增長約1294.10%,是上半年凈利潤增長率最高的科創板個股。
然而,近半企業預減或虧損。其中,虧損額前兩席均為未盈利生物產業企業。從所屬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來看,19家中9家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5家來自生物產業,來自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的各有2家,來自新材料的有1家。
疫情下業績分化
新冠疫情影響下,各行各業喜憂不同。在披露業績預告的43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有29家在中報業績預告里提到了疫情的影響。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信息技術產業和生物產業出現了較大的業績分化。
披露了中期業績預告的16家信息技術產業上市公司中,11家提及疫情影響,其中預減較多,預喜較少。預減或虧損的19家公司中,來自信息技術產業的佔比近半,中科星圖、新光光電等虧損較多,容百科技和光峰科技預計利潤下降約50%以上;而在預喜的15家公司中,來自信息技術產業的佔比則僅為兩成,例如雲涌科技、博彙科技和澤達易盛。
光峰科技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約1130.47萬元~1695.70萬元,同比下降74.53%~83.02%。其坦言,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1月24日為了避免暴發聚集性疫情,全國所有電影院宣布停業,截止目前影院仍處於關門狀態,海外院線也相繼關閉,並推遲復工計劃,直接影響公司影院光源經營性租賃業務收入及影院光源海外銷售,在影院租賃業務停擺情況下,公司仍需持續承擔相關折舊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時,疫情下全國中小學推遲開學和校外培訓機構經營困難,影響教育行業等業務市場拓展進度。
不過與此同時,其在業務拓展上積極抓住「宅經濟」需求和智能微投行業的快速增長機遇,實現了TOC業務同比增長。企業堅持科技創新及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加大。
除了疫情影響,這或也和信息技術產業的盈利特點有關。預減或虧損陣營中有5家指出,公司營業收入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徵,公司凈利潤也主要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實現。
生物產業公司除一家上半年業績不確定外,5家預喜,5家預減或虧損,其中神州細胞、天智航虧損較多。預喜企業的業績增量則主要來自於新冠試劑盒、口罩、防護服等防疫防護用品的增長。
例如上半年凈利潤約4.63億元,同比增長約1294.10%的東方生物便表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IgG/IgM抗體檢測試紙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兩款產品,積极參與到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事業中,取得了較好的市場認可,對公司2020年上半年經營業績產生了重要影響。
續盈的潔特生物也在公告中表示,鑒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公司預測口罩、防護服等防疫防護用品業務在2020年1-6月的銷售額持續增長。但同時,公告中也提醒投資者,未來與防疫防護用品相關的原材料供應緊張且境內外銷售市場的競爭程度也將加劇,國家對防疫防護用品的相關扶持政策也可能出現較大的調整變化,未來公司防疫防護用品銷售情況存在不確定性。
生物產業中利潤下降的企業,不少仍處於研發期,且未受益於防疫物資帶來的業績增量。
神州細胞上半年虧損近3.08億,其在公告中指出,近兩年,隨著發行人研發規模的擴大,在研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臨床試驗進度持續推進,導致研發投入大幅增加。
同樣,1-3月虧損凈額近1億的百奧泰表示,藥品開發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需要大量前期資本開支,且面對在研藥物將無法取得監管批准或不具有商業可行性的巨大風險,公司經營會持續產生大量開支。
南微醫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25.94%左右。其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外醫院內鏡門診和治療人數同比下降,且公司生產訂單、產品出貨量均有一定幅度下滑,截止6月30日,境內外醫院內鏡檢查和手術量尚未完全恢復正常,導致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出現下降。
各地醫院及附屬科室仍處於陸續開放過程中,前往醫院就診的患者數量及就診頻率仍明顯低於正常水平,也是復旦張江預計不確定的因素之一。
復工進展不一
公司及上下游企業復工的進展,也對中報業績產生了不同影響。有12家企業提及在人員流動、物流運輸、項目驗收等方面受到的不同復工情況。
博彙科技上半年凈利潤約1231萬元~1526萬元,同比增長2.80%~27.44%,公司在公告中提及,主要客戶、主要供應商的生產基地均不在主要疫區湖北地區,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復工率已達到95%以上,公司生產復工情況能滿足訂單交付要求,日常訂單或重大合同的履行不存在重大障礙,疫情對於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總體可控。
凈利潤增長約13.48%的松井股份表示,由於公司與華為合作項目不斷增多,且華為主要模廠深圳市比亞迪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及杭州耕德電子有限公司復工時間較早,一季度公司收入佔比相對較高,2020年3月起,下游模廠客戶全面復工,公司已有量產項目逐步實現正常交付,疫情影響減弱。
而利潤同比下降181.61%以上的新光光電則表示上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相關企業延期復工復產,下遊客戶採購任務延後,同時,公司產品無法交付及驗收,導致本期收入減少。
非經常性損益
捐贈和政府補助等對業績造成的影響也被不少企業提及。疫情之下,不少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對抗疫物資進行低價售賣、捐贈等行為。政府也給與了企業補助。
南微醫學表示,向公益組織和醫療機構捐贈了用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物資及現金共計137.87萬元。
容百科技向湖北省相關慈善機構捐贈人民幣200萬元、向餘姚市紅十字會捐贈8500隻口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防疫工作。
天宜上佳向海淀區人民政府、武漢市慈善總會以及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捐贈了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防疫工作的口罩及現金共計498.28萬元。
新光光電錶示,疫情期間公司組織力量進行人體智能體溫篩查設備的研發,相關產品以相對較低的價格銷售給黑龍江省紅十字會、各政府機關及學校,導致公司的收入、利潤相應減少。
這四家企業均在上半年業績預告中呈預減或首虧的狀態。
另外,鉑力特、光峰科技、南微醫學、天宜上佳、新光光電等企業在公告中提及了政府補助對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作者:周瑩 實習生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