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科技新聞 > 北京新浪網

                      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並非最好的救助措施

                      北京新浪網 (2020-07-14 21:06)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原標題: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並非最好的救助措施

                      7月14日,由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與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舉辦的以「疫情全球蔓延下的中國信用展望」為主題的2020年信用展望研討會在線上開幕。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在會上發表了題為《疫情衝擊與中國宏觀政策雙底線思維的動態調整》的主旨演講。

                      毛振華指出,出於對沖疫情衝擊的需要,今年宏觀政策在「六穩」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六保」,穩增長底線有所下移,但仍沒有跳出金融危機以來穩增長、防風險的雙底線思維框架。毛振華認為,金融危機后宏觀政策的調整,基本契合穩增長、防風險的雙底線思路,從具體時點來看,金融危機后之2016年宏觀政策主要以穩增長為主,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以防風險為重心,2018年至2019年隨著中美博弈加劇政策再度側重穩增長,今年以來疫情衝擊下政策穩增長力度進一步加大。

                      毛振華建議,在當前經濟下行、外部風險仍存的背景下,宏觀政策仍需堅持底線思維。短期來看,在統籌好疫情防控與恢復經濟工作同時,隨著國內經濟的修復下半年貨幣政策可以在保持穩健基調同時邊際調整,財政政策仍需進一步發力,加大對中小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支持力度。

                      長期來看,毛振華強調,疫情衝擊下全球除中國外的主要經濟體均陷入衰退,中國經濟或再一次迎來「衰退式」錯峰發展機遇,應避免走「債務-投資」驅動老路:避免貨幣政策「大水漫灌」,加劇債務風險;避免再度過度依賴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穩增長;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適當控制傳統領域基建投資,著力新基建。此外,中國的大健康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全世界的發達經濟國家比,中國的大健康平台發展水平還較低。在未來的一個階段,大健康產業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很重要的產業。

                      毛振華稱,中國過去的老路子就是通過債務轉化為投資的模式不斷擴大債務,評級公司的客戶也因此而越來越多,主要原因就在於債務不斷擴張。企業和地方政府通過負債的方式獲得資金來投資,投資還是中國經濟動能轉換的一個主要動力。其造成的問題就是債務風險的上升,不管是企業、政府還是個人,槓桿率都在上升。這是當前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此長期來看,應該將提高企業股本率作為基本國策,拓寬渠道增強企業融資功能,加大股本融資力度,慎用負債工具,避免債務風險的進一步大幅擴大。
                      毛振華建議,要精準施策保中小企業,特別是要救助勞動密集型企業,而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是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看起來財政貢獻很小,但是對穩定社會、穩定就業、穩定民生有巨大的意義。所以應該通過財政手段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救助,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並不是最好的措施。因為中小企業本身就存在死亡率高、壞賬率高的問題。
                      在提問環節,毛振華進一步指出,保中小企業應該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抓手與核心,主要可能更多地涉及到技術含量不高的服務業,這是就業一個很大的基礎。中小企業本身就屬於風險比較高的一個群體,如果完全依賴擴大銀行的信貸規模,有可能還會傳染到整個一個金融體系。

                      上一則:中芯國際:股票將於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