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小學生研究癌症?學術誠信也要從娃娃抓起
北京新浪網 (2020-07-13 20:40)
原標題:南財快評:小學生研究癌症?學術誠信也要從娃娃抓起
昨天到今天,一項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髮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項目引起了社會關注。原因並非這個研究多麼重大,而是因為這個許多大人完全看不懂題目的研究,居然出自昆明某小學六年級的一名陳同學。
真的是後浪洶湧,讓前浪們無地自容了?有細心者發現,2019年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與這個研究高度相關,而那篇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陳姓研究員。在同一個研究所,還有一位楊姓女研究員曾獲批一個相關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而陳同學的實驗記錄中記載,他曾前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陳老師」、「楊老師」商量研究工作。
在網友質疑后,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迅速發表聲明,稱該學生確實系該所研究員之子。雖然現在還有待有關部門(包括該同學所在學校)對真相進入調查,但是基本可以斷定,這個小學生的研究恐怕並非其「獨立」完成的。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科學教育的日益重視,特別是中高考招生對這方面的某些特別條款,中小學生中進行科學研究也逐漸成為一種風氣。如果能因此提升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並培養一定的科學思考和探索能力,自然是利國利己的好事。但是,現實中這種現象卻可能變成片面追求「成果」,比如獲得了多少獎,甚至做出了什麼重大課題。近幾年屢屢出現中小學生「發表頂尖論文」的新聞,難免讓人懷疑背後的真相。
當然,並不能因此否定中小學生參與科研的意義。現在出現的問題,無非是成人科學界已經出現的問題,比如挂名作者、學術不端等等。例如前幾年有中學生和其家長「共同發表」頂尖論文,這和今年揭露出來的某校教授子女改動成績保研豈不是異曲同工?
所以,問題不是中小學生,而是他們背後的成人。
現在,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加強了對於高校中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包括從嚴要求學位論文等等。既然如此,在中小學中開展科研的同時,也應該同時進行相應的學術誠信教育,科研從娃娃開始,那麼誠信也應該從娃娃開始。否則,不僅會破壞學校風氣,對於這些青少年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傷害——沒學到真正的科學精神,卻先學到了一些錯誤示範。
同時,教育界也應該思考中小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除了極少數天才兒童,恐怕即使對於大部分優秀學生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掌握科學精神,以及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套路,而不能奢望能有多大的「創新」。過高的期望。恐怕本身就不符合教育科學規律。
(作者系社會科學博士)
(作者:殷俊 編輯:李靖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