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旅遊新聞 > 北京新浪網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 文旅業如何轉「危」為「機」

                    北京新浪網 (2020-07-13 10:46)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原標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 文旅業如何轉「危」為「機」

                      原標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 文旅業如何轉「危」為「機」

                      來源:人民網

                      2020年已經過半,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形勢不容樂觀。半年來,疫情給嚴重依賴人員聚集型消費的文旅業帶來巨大衝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文旅業如何轉「危」為「機」?日前,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以「后疫情時代的文化和旅遊產業創新」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以及文旅企業人士在線研討,為後疫情時代文旅業發展集思廣益。

                      「危」與「機」同生並存

                      新冠肺炎疫情使文旅業遭遇「寒冬」,但與此同時也催生了「宅經濟」「雲經濟」的崛起,文旅業面臨新的發展契機。數字經濟變革為文旅業數字化底層邏輯的建構,以及管理模式創新提供了關鍵技術和經濟生態。北京大學向勇教授認為,疫情加快了新興數字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加速了傳統文化產業的互聯網化升級,加強了文化產品內容品質的提升,加劇了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根據聯合國開發署發佈的《新冠疫情對中國企業影響評估報告》,中國數字經濟在疫情期間獲得加速發展,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遊戲大幅增長,達到537%、169%和124%。

                      南京藝術學院李向民教授發現,雖然疫情導致聚集性文化活動和體驗性活動如旅遊、看電影、體育比賽受影響,但是個體文化消費得到鼓勵。它帶來了「個體操作與聯網互動」的趨勢,既自由又協作,有分有合。以分為體、以合為用的文化業態將成為新興文化生態。上海社會科學院花建研究員表示,壓力、阻力、動力、活力相互交織,構成了當前文旅業發展的背景。

                      努力轉「危」為「機」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經貿往來與合作日益密切,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進入「高發期」,這對全球協作和國家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范周建議,將文化應急管理體系納入國家應急管理體系頂層設計之中,完善應急事件信息傳播機制。

                      目前,有些文旅行業還未開放或正在恢復當中。面對疫情,各地文化和旅遊相關部門推出了「保企業優先」和「保消費優先」兩種政策模式。武漢大學傅才武教授認為,文旅產業必須將企業自身的戰略調整和國家扶持政策相結合。其中,文旅企業以間接性扶持政策為主,個體文旅消費以直接補貼政策為主。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祁述裕教授則提出,在疫情出現之前,中國文化產業就已表現出增長乏力和動力不足的問題。他認為要改善這一狀況,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降低企業稅費,為文化企業鬆綁;二是放寬市場准入,為文化市場鬆綁;三是加強科學監管,為文化內容創造鬆綁。

                      克服了「危」即是「機」。專家一致認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文旅業的一次挑戰和歷練,但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展現出的澎湃活力,也讓人們看到了后疫情時代文旅創新發展的更多可能。

                    下一則:海南三部門發佈公告:以市場化競爭新增離島免稅經營主體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