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科技新聞 > 北京新浪網

              賽迪顧問談AI新基建:智能基建需求強勁,數字化提供燃料

              北京新浪網 (2020-07-11 11:28)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原標題:賽迪顧問談AI新基建:智能基建需求強勁,數字化提供燃料

              7月9日至7月11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在上海舉行。本次大會採用線上為主、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討論人工智慧產業的現狀、難點和前景。事實上,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布局人工智慧頂層設計,推動智能產業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也在受到廣泛關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佔據不可或缺的位置。

              近日,賽迪顧問發佈報告認為,當前,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正處於成長期邁向成熟期的關鍵節點,發展模式正日趨精細化、重點化。在人工智慧新基建的建設方面,我國正積極布局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三個方面,這將有力促進我國數字化體系建設,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賽迪顧問表示,數字經濟規模佔中國總GDP比重不斷增加,在考慮到新基建的影響后,預計2030年人工智慧產業將對經濟增長產生約10%的利好影響。

              早在2017年,國務院就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對我國人工智慧產業進行全面系統的頂層架構設計,開啟了中國智能產業新時代。

              賽迪顧問認為,經曆數年的爆髮式發展,中國人工智慧產業逐漸成熟,核心產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一批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成為世界創新的引領者,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正在邁向新階段。

              《AI新基建架構設計與經濟價值研究》報告圍繞人工智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從產業形勢、發展脈絡、建設內容、建設理念等方面展開人工智慧產業的新基建發展藍圖,從宏觀角度為AI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參與者提供架構參考和發展建議。

              01:把握時代變革點,布局AI新基建

              時代進步,浪潮更迭。世界的每一輪科技革命都需要全新的基礎設施進行支撐。智能革命的浪潮勢不可擋。如今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正在邁向新的階段,社會對於智能化的需求不斷增加。為進一步加強人工智慧的對於我國的經濟帶動效應,AI新基建受到國家的高度關注。

              1.1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步入發展關鍵期

              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及增長率(左);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結構(右),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0.06

              1.1.1 產業發展趨於穩定:從極速擴張到深耕細作

              經歷全球人工智慧爆發增長階段,至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逐漸趨於穩定,產業模式探索已基本完成,產業焦點從技術驅動轉向多元化的場景應用和行業中的深度融合。中國人工智慧正逐漸離開高增長率的成長期,駛向產業的成熟階段。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到1291.4億元,產業初具規模,同比增速為30.8%,相比2017年高增長時期的43.5%有所降低。

              人工智慧企業逐漸從快速市場佔有的模式向行業深耕細作轉變。

              1.1.2 投資輪次向後推移:從戰略布局到重點發力

              2012年開始,人工智慧行業投融資資金規模呈現指數型增長態勢,大量的資本湧入人工智慧行業。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的投融資總金額伴隨人工智慧領域投融資數量下滑而急劇縮減,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投融資總金額為381.04億元,僅為2018年投融資總金額的54.5%。

              相比2018年的1.07億元,2019年的平均單筆投融資金額為1.15億元,單筆投資金額增加。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領域A輪及天使輪融資數量為223件,僅為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領域A輪及天使輪融資數量的43%,且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融資額超過10億元的投資金額佔總融資額比例的22.8%。

              1.1.3 應用場景開始深化:從單點應用到深度融合

              目前,人工智慧已在金融、醫療、教育、零售、工業、交通、娛樂等諸多領域進行智能化的滲透。在智能變革的趨勢下,傳統行業紛紛開始探索如何與人工智慧結合應用。人工智慧具有極強的產業帶動作用,中國傳統產業智能化探索之路最終將需要發揮人工智慧的「頭雁」效應,從而充分賦能產業。

              隨著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實踐逐步深入,單點應用的模式將越來越不能滿足用戶的智能化預期,人工智慧技術需要圍繞應用場景需求進一步下沉,通過產業智能化重塑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完成從供給側的技術驅動主導轉向需求側的場景化應用主導轉型。

              1.2 科技變革引發智能基建強需求

              蒸汽時代,道路基建使得生產要素得以運輸;電氣時代,電網基建使得電力能源得以輸送;信息時代,網路基建使得大量數據得以交換。世界的每一輪科技革命都需要全新的基礎設施進行支撐。

              如今,人工智慧代表的新技術正在升級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運轉方式和治理方式,社會正在進入智能時代。現有的人工智慧基礎要素正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不斷強化的人工智慧演算法需要強大的算力進行支撐,大量的應用亟待智能化升級,甚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智能化的重塑。科技革命浪潮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與時俱進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選項。

              1.2.1 演算法模型深度強化需要強大的算力作為根基

              自2012年傑弗里·辛頓領導的小組採用深度學習模型AlexNet在全球Image大賽中拔得頭籌,以神經網路為核心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吸引學界強烈的關注。深度學習演算法突出的能力使其迅速成為人工智慧領域主流研究方法。

              1.2.2 大量的智能化應用需要社會智能服務能力升級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以及互聯網的普及,中國數據量急劇增加。預計2025年,全球數據總規模達到48.6ZB,遠超2019年的7.6ZB。海量的數據為人工智慧提供基礎,衍生出大量的智能化應用。智能化設備的誕生再次激發出更多的數據。2019年中國智能終端產品市場出貨量達到7.7億部,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6.12億部。爆炸式的數據增長以及人們對於智能化的需求給社會智能服務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2.3 智能時代的社會需要面向未來的城市支撐

              城市是人民生活的環境,也是經濟發展的載體。正如百年之前人類無法想像當下的繁華,未來的智能時代,人類社會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城市將變得不再一樣。

              中國新型智慧城市IT投資規模(億元)及增速;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0.06

              1.3 國家注重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我國大力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國務院在2017年發佈《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對人工智慧產業進行系統全面的戰略部署。隨著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不斷成熟,人工智慧在社會中發揮的重要牽引作用日益突顯,國家對於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力圖通過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構築智能新引擎。

              1.3.1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時代發展必選項

              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機場、港口、橋樑、通信、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僅為百姓生活提供方便,更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運轉基石。

              新時代下,人們對於社會的基礎要素提出新的需求,高效率的能源輸送、高端的工業體系、高速的信息傳輸以及智能化的社會治理等都將成為未來國家保持先進的現代化體系的必選項。只有國家戰略與時俱進,大力強化新型基礎能力建設,才能夠滿足時代演進的新要求。

              1.3.2 數字經濟GDP佔比逐年增加,數字化體系建設將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隨著社會進步,全球經濟逐漸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高附加值的產業將不斷的成為經濟主流。

              從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中國開啟數字化加速進程。截至2019年,中國網民已經達到8.5億人,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終端13.47億台。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2014年至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體規模持續增長,且數字經濟規模佔中國總GDP比重不斷增加,數字化體系建設將打

              1.3.3 國家密集關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便提出「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世界經濟受到巨大衝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再次受到國家的密集關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要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初步界定,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

              02:「軟硬兼修」的AI新基建

              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於傳統基礎設施,AI新基建不但需要實體硬體設施的建設支撐,而且需要軟體系統、智能平台等軟實力建設。最終,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實現軟實力與硬實力有機的統一,從而軟硬一體發揮效能。

              2.1 AI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容

              人工智慧基礎設施需要體系化、系統性的從整體角度進行建設。人工智慧產業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建設的內容既包含軟體演算法、智能平台等軟實力的搭建,又需要網路、計算、存儲等硬體設施的建設進行支撐。利用智能化核心將軟體與硬體融為有機整體,最終實現智能化賦能。

              2.1.1 體系架構

              2.1.2 人工智慧平台將成為核心基礎輸出點

              目前,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是人工智慧技術標準化輸出的重要埠,是AI新基建的重點建設內容之一。在人工智慧開放平台中,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以相對低成本的方式獲取智能化能力。

              2.1.3 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為人工智慧提供源動力

              相比於很多產業,人工智慧是能夠隨著社會發展不斷進化的獨特性產業。在新基建的實施整體設計過程中,既要求人工智慧技術能夠有效為社會提供服務,又需要考慮到人工智慧的動態發展特性,打好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底座。

              創新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人工智慧核心技術能力增長的重要渠道,在創新基礎設施載體中,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實現更加快速的研發迭代,從而保持人工智慧產業活力。

              2.2 AI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理念

              人工智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意在加強社會鏈接能力,為社會提供重要基礎服務支撐。通過打造可靠安全的網路體系強化核心可控能力。

              數字產業是未來時代勢不可擋的趨勢,數字化與智能化相輔相成,協同並進,智能化擴充數據積累,數字化為智能提供燃料。人工智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為社會治理和民生應用賦能,智慧化的治理手段與智能化的生活方式是AI新基建的最終成果體現。

              2.3.1 AI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指南

              人工智慧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長期的時間投入。作為前沿探索性新興產業,人工智慧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研發與實踐協同並進。前期階段主要建設方嚮應為通信和計算類基礎設施的構建,夯實人工智慧技術能力根基。

              中期階段,研究能力與核心能力輸出成為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關鍵,基礎設施的建設既要保證設施的延續性,又要為社會實現賦能。長期階段則要統籌引領,擴大應用實現規模效應,最終形成人工智慧基礎設施體系。

              北京和上海率先推出新型基礎設施行動方案,在順應區域發展戰略,依託當地資源基礎的同時,重點以網路、科技創新和智慧應用為建設重點。同時行動方案中明確資源要素、市場環境、標準規範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03:AI新基建將成為經濟發展「催化劑」

              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為人工智慧產業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進而助推人工智慧產業駛入加速車道。人工智慧產業的蓬勃發展將衍生出全新經濟業態、賦能傳統行業智能化升級,對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人工智慧新基建將從三大方面深刻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一方面,人工智慧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將對人工智慧產業本身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計算能力的提升、數據資源的豐富、創新研發的升級將成為人工智慧產業進一步深化的基石。

              第二方面,人工智慧具有很強的技術融合性,5G、區塊鏈、邊緣計算等前沿新興技術能夠與人工智慧產生技術協同效應。多元技術的融合將衍生出全新的應用場景和應用模式,激發新興經濟業態的形成。

              第三方面,智能基建最終是要讓整個社會經濟享受到智能化的賦能,傳統行業已經歷了信息化、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在智能時代的趨勢下,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帶動傳統行業緊隨時代潮流,推動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3.1 AI新基建開啟人工智慧新紀元

              AI新基建將主要從核心能力提升、研發水平提高、試驗場景豐富三個層面對人工智慧產業起到加速作用。新基建的建設是未來人工智慧實現產業化的關鍵,只有利用社會整體的力量共同建設,才能夠為智能產業打造良好的底座,從而開啟時能時代新紀元。

              3.1.1 核心引擎強化升級助推人工智慧產業駛入快車道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於人工智慧核心能力提升起到重要作用。計算能力、網路通信、數據資源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是AI新基建中對人工智慧產業起到直接促進作用的因素。

              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IT投資規模為3698億元,預計2025年,系統智能化將受到更多的重視,數據中心IT投入將可能相比2019年翻倍,達到7071億元。

              2022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中用於算力的投資將超過176億美元,該市場未來五年的復合增長率(2017-2022年的CAGR) 將超過30%。

              3.1.2 新基建加速創新能力,引導產業進入正向循環

              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在能力上依舊屬於弱人工智慧,當前的人工智慧只能基本上滿足人們對於智能的需求。

              做到相對準確的感知、有目標輸入的認知和簡單的決策工作。從增強智能到人工智慧,還需要科學家們長期的探索。AI新基建的提出能夠全方位地為人工智慧產業提供支撐,創新環境的構建能夠加速人工智慧技術研發,以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發展,再以產業經濟帶動科技研發,從而形成新興產業正向發展循環。

              3.1.3 新基建為人工智慧構造試驗田,補齊智能生態閉環

              AI新基建的建設重點中,以人工智慧為核心支點的人工智慧試驗區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一環。2019年8月,科技部制定併發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以推動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建設。

              3.2 新基建將進一步加強技術融通紐帶

              人工智慧具有極強的技術融合特性,算力、演算法和數據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內生動力,新基建的提出能夠圍繞智能應用加速新興技術與人工智慧的協同。

              例如,雲計算基礎建設為人工智慧提供計算資源保障,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保障演算法實現的安全性,5G提升了數據傳輸效率和穩定性,為更多應用場景提供可能。

              雲計算:數據上雲、業務上雲、政務上雲等等已經成為目前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大工程。雲計算通過數據中心整體的資源調度能夠為人工智慧提供計算能力的支撐。AI新基建將人工智慧與雲計算的紐帶進一步加深。雲計算需要人工智慧的智能化資源管理,人工智慧需要更強大的算力提供支撐。

              5G:2019年5G技術已經在中國正式進入商用階段,眾多智能手機廠商和晶元廠商開始發佈5G產品。5G技術的高性能傳輸通信能力將為擁有高速率、高精度、低延遲需求的人工智慧應用提供可能性。5G與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協同建設將有助於衍生出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區塊鏈技術正成為全球技術發展的前沿,全球主要國家積極出台區塊鏈相關政策,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區塊鏈的發明有助於形成全球性的信用共識體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工智慧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為打開全新應用場景奠定基礎。

              3.3 AI新基建將有效推動經濟列車快速前行

              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AI新基建將進一步催化更多全新的智能業態、對更多的傳統行業產生賦能,在社會的產業、民生、治理、生態建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在社會經過信息化、數字化的積累后,人工智慧成為了將資源統籌起來的智慧大腦,通過更高效地資源調度、更充分地理解需求、更精準地因人施策,人工智慧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理念。

              3.3.1 智能基建有助於催生新興經濟業態

              智能新基建在計算能力、信息連通、數據資源等方面對人工智慧產業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創新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源動力和試驗田。產業環境高度利好,加速激發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興經濟業態形成。

              數字孿生城市、自動駕駛、無人工廠、自動診療等前沿經濟業態將在智能基建的助力下加速成熟,為社會發展提供活力。

              3.3.2 新基建加速傳統行業智能轉型

              人工智慧主要在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加強三個方面對傳統行業實現賦能。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夠進一步加強人工智慧的行業賦能效應。

              賽迪顧問依據上述指標維度,利用「有無對比法」,預測分析2030年新基建對人工智慧行業賦能情況的效果。賽迪顧問預測,在物流、交通、文娛等行業,新基建的建設能夠很大程度上加速智能普及、加快智能技術成熟、催生全新應用,從而產生更多的行業促進效果。

              3.3.3 新基建將有效增強人工智慧經濟推動力

              人工智慧對經濟有極強的推動作用,經測算,預計2030年,人工智慧對於中國GDP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2%。隨著中國開啟新基建進程,人工智慧作為新基建的建設重點之一,將受到宏觀層面的強烈推動。

              在考慮到新基建的影響后,

              預計2030年人工智慧產業將對經濟增長產生10%的利好影響

              04:賽迪洞見

              賽迪洞見:根據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現狀和新基建的建設預期,分析未來5-10年人工智慧的產業、技術、應用等發展趨勢。研究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的發展情況與落地趨勢,洞悉在新基建背景下人工智慧產業的整體趨勢。

              4.1 技術前瞻

              從1956年人工智慧概念首次被使用以來,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發生著演變,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的理解經歷了推理智能、知識智能和學習智能演化,人工智慧的邊界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擴充。

              當前,我們正處於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第三個宏觀浪潮,基於深度學習邏輯的人工智慧為機器賦予了感知、認知和決策的能力。未來人工智慧技術將變得更加高效、開放、自主,智能化的技術將變得更加以「人」為本。

              4.2 AI新基建背景下的趨勢研判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提出將人工智慧產業上升到了社會公共基礎資源的戰略範疇。人工智慧將成為國家重點投資的重點,通過國家集中建設服務於全社會。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初期,人工智慧是某些行業領域的科技探索。新基建的提出是將人工智慧行業賦能的能力放大,從某些特殊領域的應用到全行業全社會的賦能。

              未來在新基建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人工智慧產業將圍繞能力升級和高效賦能的方向發展。智能體交互的學習方式智慧導向的城市建設通用標準化的人工智慧認知能力全面升級。在新基建的背景下,預計未來5年,人工智慧產業將與人們的生活結合的更為緊密。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將更深層次地滲透在人們生產生活中。在人工智慧的核心能力建設層面,認知能力的提升將成為未來機器能夠更深刻理解人類世界的關鍵。

              機器的學習方式也將從大量的人工輸入的指導模式,轉換成為高度自主的自學習模式,大量的智能設備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相互聯通,交互認證。未來,通用標準化的人工智慧技術使得人們能夠更加便捷低成本地賦予機器智能。城市的建設也將為了滿足人們智能化的需求而發生改變。

              4.3 賽迪建議

              隨著人工智慧與傳統行業的融合逐步加深,智能駕駛、語音和圖像識別等諸多領域都取得重大突破。

              隨之而來的是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所引發的安全、隱私、倫理等問題。中國人工智慧產業飛速發展,大量的人工智慧應用已經落地並逐漸向各行各業滲透,人工智慧安全和標準化問題迫在眉睫。

              賽迪顧問建議,應加快完善人工智慧法理體系,發展安全可靠的智能產業;同時重視人工智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頂層設計,夯實智能時代經濟發展動力基礎。

              需要加快中國人工智慧標準化體系的構建,實施多部門聯動,綜合考量,加快建立人工智慧標準、測評、知識產權等服務體系。以政策法規體系正確引導人工智慧技術向善發展,在可控制時盡可控之事。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複雜綜合的系統工程,要圍繞基礎計算、基礎網路、智能平台等建設統籌規劃,把人工智慧有關的基礎建設視作「一盤棋」。

              賽迪顧問認為,應堅持以市場規律為主導,技術能力為重點,賦能應用為抓手,對人工智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綜合考量,優中選優,保障智能基建工程的整體性、一致性和兼容性。

              明確建設主體,籌備實施方案,探索多元協同的資本引入方式。建立政、企、學、研多方聯動的協同機制,共同推進人工智慧新基建的設計與建設。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迪顧問」,直屬於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是中國首家上市諮詢公司,研究範圍涵蓋電子信息、軟體和信息服務、人工智慧、大數據、數字轉型、數字經濟等。)

              上一則: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價增至593億美元 距馬化騰只差11億美元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