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大中概股IPO將誕生?貝殼找房:尚無任何上市消息
北京新浪網 (2020-07-07 20:57)
來源:國際金融報
原標題:年度最大中概股IPO即將誕生?貝殼找房回應交表:內部尚無任何上市消息
記者 孫婉秋
一旦貝殼找房IPO成功,將成為年內最大的中國企業赴美IPO項目。
7月7日,就市場傳言的貝殼找房赴美IPO,目前已遞交招股書一事,貝殼方面在回復《國際金融報》記者求證時稱,內部沒有聽到任何上市的消息,「不予置評」。
融資額度或吊打同行
近日,有消息稱,國內居住服務平台「貝殼找房」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秘密遞表,最快第三季度完成在美IPO。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將牽頭負責貝殼找房的IPO事宜,募資規模則預計為10億至20億美元。
這一體量也意味著,一旦貝殼找房IPO成功,將成為年內最大的中國企業赴美IPO項目,也是繼2018年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登陸紐交所以來,第一家在美IPO融資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中國企業。
其競爭對手58同城7年前赴美上市時,募資1億多美元;而房多多去年上市以來,融資額度更是坐了趟「滑滑梯」,從最初計劃的8億美元,降到3億美元,上市后又降至7800萬美元。
實際上,近年來鏈家繫上市的傳言從未間斷。
2016年4月15日,鏈家B輪融資時就有消息稱,鏈家已經同投資人簽訂「對賭」協議:若公司(鏈家)未能在B輪交割日後5周年內完成IPO,投資人有權在該情形發生后的任何時間要求回購。回購價格為基本投資價格+每年8%(單利)的回報。以此計算,2020年是對賭協議的最後一年。
因此,上市是其前行的唯一選擇。
隨著對賭協議的臨近,鏈家系的上市主體開始悄然發生了改變。
2018年4月,由鏈家網升級而來的「貝殼找房」全新上線,定位於技術驅動的「新居住」服務平台,涵蓋二手房、新房、租房、裝修和社區服務等眾多類目。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貝殼找房已進入全國95個城市,引進100個新經紀品牌,連接近1.8萬家門店、17萬經紀人。
彼時便有貝殼上市的傳言,畢竟,相較而言,重資產的鏈家受行業影響過大,上市或存在難度,而打上互聯網標籤的貝殼找房更有想像空間。
按照貝殼成立之初的規劃,其要在12個月內,接入10萬家商家和100萬經紀人,以及100個中介品牌。
謀劃上市
2019年,貝殼一方面繼續拓店計劃,在更多城市開始啟動接貝工作,挑動了同為平台的58、安居客等神經,後者不惜祭出「封殺」大招。有加入貝殼的中介門店經營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得益於貝殼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平台導流數據可觀,加之此前鏈家在真房源板塊的堅守,貝殼上的信息真實度等優於58、安居客,但快速擴張也帶來了後台管理服務跟不上,整體水平層次不齊。
除了加速拓店,貝殼另一方面也在為上市做準備。同年3月,貝殼獲騰訊領投8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百億美元,並正式入駐騰訊九宮格。當月,萬科、融創、新希望、騰訊、高瓴基本等22家投資人撤出投資,這一集體「出走」直接導致鏈家公司註冊資本由2054.02萬元變更至1355.82萬元,減少33.99%。企業類型由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合資)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此舉更讓外界堅信貝殼將作為上市主體,鏈家會成為其二級子公司。
也是在當月,創始人的一系列股權結構操作讓外界嗅到貝殼IPO正在提速。
鏈家、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和貝殼的聯合創始人單一剛,分別將手上所持有的股份出質給了一家名為金貝(天津)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就是貝殼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這也意味著,貝殼找房已在為海外上市的準備。
隨後,上市傳言愈演愈烈。去年底,有接近貝殼的消息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貝殼近期重簽了美股,大概率以VIE形式登陸美國資本市場。
事實上,上市是唯一路徑,擺在貝殼面前的問題無非是美股還是港股。最終,他們選擇了流動性更好的美股。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選擇上市地點有自己戰略考慮,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相較於港股,美股對於公司更大的吸引力或在於,有更多的機構投資者,更多的對標公司以及估值參考標的。此外,美股的監管更加嚴格,質地差的公司會被市場拋棄,業績好潛力大的公司也容易獲得青睞,打響公司的國際知名度。
然而,老虎證券投研團隊也坦言,二級市場對貝殼類房產中介公司的興趣並不大,已上市的同類公司交投清淡。加之疫情給房產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貝殼如果想要有良好的市值表現,必須讓其商業模式被資本市場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