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暴漲5.7% 低估值藍籌補漲引「指數牛」?看這八家機構怎麼說
北京新浪網 (2020-07-06 21:48)
7月6日消息,周一開盤A股就一件「紅袍」加身,金融等權重藍籌發力下,滬指盤中連續突破3200、3300點整數關口,收盤於3332.88點,當日錄得漲幅5.71%,創出自2015年7月9日以來的最大日漲幅,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上證指數近十年第二高日漲幅。
而深成指報12941.72點,漲4.09%;創指報2529.49點,漲2.72%,創2016年以來新高。同時,兩市總成交額兩市成交額連續3個交易日突破萬億,7月6日突破1.57萬億元,創下五年來新高!
為此,新浪財經採訪了多家公募基金機構人士,大部分基金經理都認為,這波是政策催化下,由低估值藍籌回補帶動的市場快速上漲,市場出現較明顯的賺錢效應,或將進一步吸引場外資金入場。
低估值藍籌補漲 A股慢牛可期嗎?
浦銀安盛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基金經理蔣佳良表示,低估值回補是當前推動市場快速上漲的核心力量。由於當前的低估值權重股估值仍處於歷史較低位置,機構資金配置比例也很低,非銀等板塊有均值回歸的需求,所以短期內低估值的權重股的估值修復,將會有可能推動大盤出現上漲行情。
他認為,近期市場成交火爆,成交持續超萬億,市場出現較明顯的賺錢效應,或將進一步吸引場外資金入場,推升低估值板塊。站在當前時點,由於短期經濟數據可能較好、場外資金踴躍進場,接下來市場有可能出現快速輪動的態勢。
滙豐晉信基金首席宏觀及策略師閔良超同樣表示,藍籌指數的這一波快速上漲主要源於市場風格的再平衡,且這一再平衡趨勢有望貫穿整個三季度。「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相比風格切換,我們更大概率會看到市場風格的再平衡,即低估值板塊短期補漲的基礎上,低估值板塊和前期強勢板塊可能會在三季度出現交替上漲。」
上投摩根也表示,券商地產短期飆升,是低估值補漲+政策催化的體現。低估值板塊的補漲並非風格切換,只是短暫的風格再平衡。3季度市場任何的調整和結構鬆動,都將成為新的入場時機。中期看,A股盈利進入上行期,市場整體估值中樞抬升。
博時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稱,權益市場的風格出行了明顯的切換,低估值的金融周期等將繼續上漲,股市賺錢效應繼續累積。A股目前政策環境相對友好,經濟恢復趨勢未變,中國資產吸引力增強。他認為,交易層面科技領域換手近期有加速跡象,周期和金融或將繼續補漲。
不過,諾安基金分析,市場在後疫情階段震蕩向上,並在金融、周期等低估值拉動下加速上行,背後是經濟預期的復甦和整體市場流動性的階段性友好。
而招商基金同樣提到,今日A股大漲主因是與在較為充裕的流動性以及較強的賺錢效應下,場外資金加速入場有關。其一,餘額寶等傳統理財收益率的持續下行以及剛兌的逐步打破,居民大類資產配置向權益類轉移的趨勢有所提速;其二,海外央行持續釋放的大量流動性持續迴流疫情防控較好的新興市場,國內資本市場受益明顯。
「當前看各項經濟數據趨向修復,帶動市場風險偏好提升,長期看A股慢牛可期。」海富通基金公募權益投資總監、海富通改革驅動混合基金經理周雪軍說道。
南方基金認為,復甦仍是全球和國內經濟的主基調,當前處於復甦早期,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逐步改善,流動性也將繼續保持合理充裕,對權益資產表現有利,對中長期市場保持樂觀。
金融、醫藥、消費還是科技,買什麼?
對於後續大勢研判,招商基金認為,行情的高度和特徵將更多取決於資金面的變化,同時重點關注監管政策是否釋放降溫信號。
他們分析,一方面,當前仍處於散戶資金持續進場階段,市場情緒高昂、成交量放大;另一方面,國內疫情防控有效、多項經濟指標均呈現環比改善態勢,因此低估值周期性板塊短期看仍有一定修復動力,未來的向上空間取決於經濟恢復的斜率和強度。
與此同時,從中期角度看,更具行業高景氣度和成長空間的科技板塊或更受青睞,仍值得重點關注;對於部分估值已經偏貴的消費和醫藥板塊的個股則可適當兌現盈利。
南方基金稱,類似今天的普漲行情,客觀上難以持續,因此市場大概率還是結構性行情。政策思路由寬貨幣向寬信用轉變后,有望帶來順周期板塊盈利改善,即周期板塊有估值修復的機會。在基金髮行火熱、增量資金入市的背景下,科技、消費板塊亦值得中長期看好。
蔣佳良則認為,中期來看,流動性是近期市場結構性強勢的關鍵。年初以來市場總體流動性充裕,外資持續湧入A股市場,成長板塊和個股的估值被不斷拔高,而地產、建築、非銀等傳統以及偏周期行業估值彈性減弱。
「長期看,產業趨勢、業績趨勢仍是選股的核心。科技股方面,我們青睞於長期空間較大,具備較大潛力的成長型個股,仍然會繼續關注醫藥、消費、科技的中長期投資機會。」蔣佳良表示。
閔良超的建議是,關注景氣度底部回升的行業,如科技和新能源、可選消費、金融等。同時,他還表示,如果四季度全球經濟能夠回歸正常,市場風格可能會進一步切換至順周期板塊。
對於近期券商股大漲,閔良超認為,在市場火熱的背景下,券商具有較高的業績彈性,因此成為不少投資者布局的首選。但未來業績能否超預期,可能仍待進一步觀察。
上投摩根則表示,結構上,科技+基建是景氣較為確定的方向。在政策催化的環境下,金融地產也有估值提升空間。消費品可能會出現分化,業績確定的部分消費品依然值得關注。
「在近期的低估值板塊補漲行情中,建議適當關注大金融中的房地產,以及景氣改善的可選消費板塊。」上投摩根提到,整體仍建議關注對「六穩」政策敏感度高、業績確定性強的品種,如新舊基建領域,中長期依然看好行業趨勢上行的科技成長。
綜合考慮基本面、估值的正常化與各行業自身的長期趨勢,周學軍對不同板塊的關注重點或略有差異:「泛消費與科技成長更注重挖掘行業景氣超預期和個股基本面超預期,大金融、周期品重點關注估值修復空間和市佔率提升的剩者為王。」
諾安基金的看法則是,當前資金和經濟的組合仍然有利於成長股,組合結構繼續維持向成長股的配置傾斜,同時他們,認為低估值的金融、周期有一次性估值修復的機會。
「雖然成長股中階段性的局部擁擠可能會出現,但優質成長股在回調后仍然會帶來不錯的介入機會。價值股的短期機會來自資金擁擠下的一些配置行為,具有脈衝式的特點,拉長時間段來看,優質成長股會有更明顯的回報優勢。」諾安基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