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社會新聞 > NOWnews今日新聞

                      新竹借閱證「一證通」 縣市20座圖書館通還服務7日上線

                      NOWnews今日新聞 (2020-07-06 19:50)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竹縣市借閱證”一證通” 縣市20座圖書館通還服務7日上線
                      ▲新竹縣、市政府攜手合作,縣長楊文科與副市長沈慧虹今(6)日聯合宣布「新竹縣市公共圖書館一證通及聯合通還服務」,7月7日起正式啟動。(圖/記者金祐妤攝,109.7.6)
                      因應暑假來臨,新竹縣、市政府攜手合作,縣長楊文科與副市長沈慧虹今(6)日在湖口鄉立圖書館宣布「新竹縣市公共圖書館一證通及聯合通還服務」,將自7月7日起正式啟動,民眾可共享新竹市現有的6座公共圖書館以及新竹縣現有的14座公共圖書館,總計近150萬冊的館藏資源,為「大新竹共好」展開全新的篇章。

                      ▲新竹縣、市政府攜手合作,縣長楊文科與副市長沈慧虹今(6)日聯合宣布「新竹縣市公共圖書館一證通及聯合通還服務」,7月7日啟動。(圖/記者金祐妤攝,109.7.6)
                      ▲新竹縣、市政府攜手合作,縣長楊文科與副市長沈慧虹今(6)日聯合宣布「新竹縣市公共圖書館一證通及聯合通還服務」,7月7日啟動。(圖/記者金祐妤攝,109.7.6)
                      縣長楊文科表示,新竹縣市的民眾因為就業、生活、休閒、教育等需求同屬一個生活圈,居民往來交流頻繁,縣市公共圖書館「一證通」及「通還」服務啟用,是縣市府在大新竹生活共同圈裡,合作的第一步,為了大新竹鄉親的未來,期盼未來還有更多合作機會。

                      副市長沈慧虹表示,新竹縣市地區的居民生活幸福有感,從借書開始,竹市已經推出借閱行動APP,可以甲地借乙地還,搭上「一證通」,將讓民眾更方便借書及還書。

                      新竹縣文化局表示、「一證通」的啟用方式為,已持有新竹市或新竹縣借閱證民眾可以使用網路開通,已持有任一館借閱證之讀者,可登入該圖書館網站辦理啟用。也可以直接至臨櫃啟用,請攜帶身分證或其他證明文件,至新竹縣、市公共圖書館櫃檯辦理啟用服務;開通服務後,未來讀者進行個人資料變更及借閱證狀態異動時,新竹縣、市公共圖書館讀者資料也會同步更新。

                      新竹縣文化局長田昭容表也提到、竹縣近期會推出圖書館借閱APP系統,將更能提升新竹縣市的閲讀率及便利性。

                      相關新聞

                      竹科全友電腦機車棚失火 37部機車燒毀

                      咖啡與牛奶蹦出新滋味 新竹動物園羊駝兄弟好吸睛

                      春節後公司收入歸零 老牌旅行社宣布:員工只發基本工資

                      上一則:第38屆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 不畏全球疫情 激發青年創作力
                      下一則:驚悚畫面曝!嘉義工人2樓高墜下 鋼筋貫穿胸口、骨盆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