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快評 | 對華「反制」接連不斷?印度切莫戰略誤判!
北京新浪網 (2020-07-04 18:21)
原標題:參考快評 | 對華「反制」接連不斷?印度切莫戰略誤判!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7月4日報導(文/向洋) 當前,中印雙方正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進行對話溝通,共同推動邊境地區局勢緩和降溫。但與此同時,印度在經貿領域對華「反制」的動作不斷:推遲各港口的中國商品清關、提高中國商品進口關稅、封禁59款中國應用程序、禁止中企參與道路建設項目、限制進口中國電力設備……
印度此類做法違反世貿組織有關規則,背離印方在世貿組織中的承諾,會對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印度消費者無疑將成最大受害者。印方在此時大規模地祭出對華「反制」措施,表面上看似乎有「情緒化」成分,但實際上恐怕並非如此簡單。印方的動機相當複雜。
首先,印度政府企圖藉此緩解國內壓力。
6月15日發生在中印邊境地區的小規模衝突,被外界視為印度數十年來面臨的最嚴重的外交危機。正如路透社所觀察到的,在印度,反對黨領導人、前將領和外交官藉此紛紛批評印度政府。許多人呼籲抵制中國貨。印度國內媒體鋪天蓋地報導了中印邊境衝突事件。身為強硬民族主義者的印度總理莫迪面臨要求他作出強烈回應的壓力。
企圖在軍事上扳回一局顯然是不明智的,這樣將面臨與更強大的中國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英國控制風險集團的報告就認為,莫迪政府更可能會運用針對中國的經濟措施來緩解公眾壓力。
其次,印方早就希望減少對華經濟依賴。
長期以來,印度就缺乏與中國展開正當經濟競爭的信心。2019年印度對華貿易逆差為567.7億美元,而兩國全年雙邊貿易額約為926.8億美元。印方對這一局面長期心存不滿,希望加以改變。印度去年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其中一個考量就是基於對中國商品大量湧入印度市場的擔憂。
2017年至2019年間,中國在印度的投資達100億美元。印度政府對此也不無擔憂。早在今年4月,莫迪就宣布今後來自鄰國的外國投資必須得到政府批准,限制中國投資意圖昭然若揭。印度早就希望針對中國和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做法,而隨著邊境衝突導致兩國關係緊張,它在無視世貿規則方面愈發肆無忌憚。
第三,印度妄想藉機加快自力更生步伐。
印度人有個「強國夢」。誠然,印度要想成為全球舞台上的重要玩家,就必須在各個領域實現自力更生。早在5月12日,印度政府公佈了一項規模相當於該國GDP10%的經濟刺激計劃。莫迪在對全國發表的特別電視講話中說,這項經濟一攬子計劃「將為印度的發展帶來新動力,使印度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在中印邊境衝突爆發后,印度政府藉機加快了推進自力更生的步伐。莫迪公開鼓勵國民購買「印度製造」。
正如一些媒體所注意到,印度對華反制的小算盤難以如願。《印度斯坦時報》就認為,一些印度人認為抵制將在經濟上打擊中國,這種論調實際上是不成熟的。法國《回聲報》也發出疑問,印度抵制中國商品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它能承受其強大鄰國的經濟報復嗎?面對印方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3日表示,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印方的當務之急在於,不應對中方作出戰略誤判。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指出的,中印雙方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是正道,符合兩國的長遠利益。雙方相互猜忌、相互摩擦是邪路,違背兩國人民的根本願望。
龍象共舞,難道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