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前COVID-19病毒株比先前更具傳染性
中央廣播電台 (2020-07-03 11:44)
根據學術期刊「細胞」(Cell)2日發佈的一項新研究,目前全球流行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病毒基因變化,與一開始在中國出現的病毒相比,更容易讓人體細胞遭到感染。
根據以實驗室為基礎的這項研究認為,與先前的病毒相比,目前的病毒變異讓在現實世界中的人際傳播更為容易,不過這尚未經過證實。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S. Fauci)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中表示:「我想相關數據正顯示,出現一種單一突變,讓病毒更容易複製,而且可能具有高病毒量。」佛奇並未參與這項研究。
佛奇補充表示,「至於病患情況是否會因此變得更嚴重,我們並未發現關聯性。它只是顯示病毒更容易複製,而且可能更容易傳播,但這仍在證實階段。」
來自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洛薩拉摩斯國家實驗所(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以及北卡羅萊納州(North Carolina)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與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COVID-19英國基因組學」(COVID-19 Genomics UK)的研究團體一同合作,分析了發佈在「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中的基因樣本。GISAID是分享基因序列的國際資料庫。
研究人員發現,這個名為「D614G」的變異,在病毒的「棘狀」蛋白中產生微小但有效的改變。新冠病毒就是利用突起於表面的棘狀蛋白,侵入並感染人體細胞。
科學家們4月在生物科學網站bioRxiv首次發表他們的論文,當時獲得破紀錄的20萬點閱率。
但這篇論文最初遭到外界批評,因為科學家並未證實基因突變是自己本身發生。它有可能是因其他因素或是偶然發生。
研究團隊因此進行其他實驗,許多實驗是根據「細胞」期刊編輯群的要求進行的。
他們分析了999名感染COVID-19而住院的英國病人的資料並觀察到,那些帶有這種變異病毒患者的體內有較多的病毒顆粒,但是並未改變疾病的嚴重性。
實驗室研究同時也顯示,這項突變讓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增加3到6倍。
在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La Jolla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執行其中一項實驗的塞發爾(Erica Ollmann Saphire)教授說,「它似乎是個更適合(人體)的病毒。」
不過,在目前階段一切事情都只能說是「可能的」。試管實驗通常無法複製大流行的動態情形。
就目前所知,雖然現在正出現的這種突變更有「感染性」,但它可能會或不一定會在人際間更具「傳播性」。
並未參與這項研究的耶魯大學公共健康學院(Yal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病毒學家格魯堡(Nathan Grubaugh)說,不論如何,這項突變的發展,「不論是經由自然天擇或是偶然發生,都代表該突變現在已在流行。」
他說,「儘管目前仍需要進行重要的研究,以決定這是否將有意義地影響藥物或疫苗的開發,但我們不預期D614G將改變我們的控制措施,或讓個人感染變得更糟。」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