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財經新聞 > 北京新浪網

                        時隔三年,萬科廣信資產包引入七家戰投,回籠390億資金

                        北京新浪網 (2020-06-29 21:59)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原標題:時隔三年,萬科廣信資產包引入七家戰投,回籠390億資金

                        2017年6月29日,在王石退休的那一場股東大會前,萬科廣州公司拿下巨無霸打包地塊——廣信資產包,耗資550億,被王石稱之為他告別萬科的「大禮包」。

                        三年後的同一天,同樣在萬科董事會換屆選舉前,萬科公告,擬轉讓下屬公司廣州萬溪(持有廣信資產包)的50%股權,引入以信達為首的七家戰略投資者。

                        這七家戰投公共成立了「中信信託·廣州萬溪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其中信達持有信託計劃50%份額,深圳市綠景華城持有20%份額,上海瑞塘、深圳琳珠凱粵持7.5%份額,深圳景陽投資、深圳興遠、深圳勤升持5%份額。 

                        信託計劃規模為人民幣196億元,存續期為7年。

                        公告披露,此前萬科已對廣州萬溪投入470.4億元,其中80億元為股權投入, 390.4億元為股東借款。

                        據此交易將採用「股權+債權」的方式,萬科將廣州萬溪50%股權以70.4億元轉讓,收回前期股權投入40億元,獲得預付款溢價30.4億元;信託計劃向廣州萬溪提供借款70.4億元用於歸還萬科的前期借款;最後引入併購貸249.6億元,歸還剩餘前期借款。

                        交易完成後,萬科將回籠資金390.4億元,並將繼續擔任項目操盤方,推進項目建設。

                        事實上,廣信資產包在拿地之初,便有引入投資的意向。 

                        公告顯示,經過三年籌備,廣州萬溪先後推進資產的交割、改制,直到2019年12月廣信房產完成改制,從全民所有制企業改製為有限責任公司后,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前期準備工作才終於完成。如今改制完成後僅半年,以信達為首的七家戰略投資者便要進來了。

                        接近萬科的人士表示,信達掌握了廣信的眾多債權,是廣信資產包的核心債權人之一。對萬科而言,在已經掌握廣信資產包的操盤權后,與信達這樣擅長不良資產處置且資金實力雄厚的合作方聯手,是很有利的。

                        萬科顯然有志於不良資產包的處置。在拿下廣信之前,這個資產包里的項目已經沉寂了20年,是塊難啃的骨頭。

                        拿下廣信資產包之後,萬科又在北京、杭州多地頻頻參與多宗資產包的收購和盤活。今年4月28日,萬科參股深圳國資委設立的深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是以不良資產處置為主業,預計未來,不良資產處置將稱為萬科另一重要項目來源。

                        (作者:張曉玲,曹安潯 編輯:李清宇)

                        上一則:勢贏交易6月30日熱點品種技術分析
                        下一則:安徽銅陵有色深化國企改革:擬分拆銅冠銅箔至創業板上市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