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生活新聞 > 中廣新聞網

                利用AI科技 火龍果成功從夏果轉型為冬果

                中廣新聞網 (2020-06-29 18:32)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利用AI科技 火龍果成功從夏果轉型為冬果

                利用AI科技 火龍果成功從夏果轉型為冬果

                火龍果主要產在夏季,夏天經常供過於求,價格也不穩定。為了幫農民解決產銷集中的問題,屏東有果農在屏東縣政府、清華大學以及工業局等團隊的協助下,利用AI技術,將火龍果轉型為冬季水果,每年12月到隔年5月採收,增加農民收益。(溫蘭魁報導)

                國內火龍果的種植面積超過3000公頃,屏東是火龍果的主要產區,種植面積高達700、800公頃,每到夏季的採收期就面臨產銷失衡狀況;為了解決火龍果農的困境,屏東縣政府與清大電機資訊學院以及工業局等團隊,於是輔導火龍果農轉向智慧科技化發展,由金緻網路研發台灣第一套火龍果數位分身創新應用地AI人工智慧協助,讓原本是夏季水果的火龍果轉型在冬季量產。

                參與這項AI人工智慧農場示範的屏東大龍王農場是全台最大的單一火龍果園,採用清大AIoT技術來打造精準農業,利用各式環境微型感測器來把關農作物狀態與人員動態,並且運用無人機空拍火龍果花朵照片,再利用AI計算花朵數量來預測果實的產量。

                清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黃能富說:「像我們這個火龍果採下來之後,因為可能有些會有裂果,有些會有蚊蟲叮咬,以往都靠人工去選,一個一個看,那我們現在透過影像分析,就直接照相,直接分析它的譬如說形狀、表皮,然後幫它選果,用AI來選果。」

                此外,每一顆火龍果也貼上QR CODE,手機一掃就可以看到火龍果的種植過程以及農場、數據、分級和物流,等於是火龍果的身分證。

                大龍王農場第二代劉奎麟表示,四年前開始導入AI科技管理,跟過去夏天相比,人力減少三分之一,收益卻多了一倍,目前大約3成外銷,其餘內銷,今年並且接到國際知名連鎖咖啡業者的訂單。(照片:溫蘭魁攝)

                上一則:日籍女學生疑在台染疫 高市18名接觸者解除隔離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