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生活新聞 > 中央社

中國專家:有了武漢肺炎疫苗 未必能一勞永逸

中央社 (2020-06-26 20:15)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中央社台北26日電)許多民眾對尚未問世的2019冠狀 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寄予厚望,不過 ,中國專家吳尊友說,越認識新冠病毒越不敢太樂觀, 疫苗不一定是人類面對新冠病毒的「免疫通行證」。

中國青年報App今天刊出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 首席專家吳尊友的訪問,其中針對武漢肺炎疫苗部分提 出他的看法。

吳尊友說,並非有了疫苗,就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問 題,疫苗的問題非常複雜。隨著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加深 ,他越發感覺到情況不像最早那樣樂觀。

他有幾個理由。第一,除了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 先前還有引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 吸綜合症(MERS)的病毒都是冠狀病毒,但到目前為止 ,還沒有哪一種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可以用疫苗預防 。

第二,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持續時 間尚不明確,新冠病毒的抗體可以持續多久還有待研究 ,「最新的研究發現,以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幾個 月後抗體就會下降,甚至下降到檢測不到」。

吳尊友說,人類用疫苗預防疾病的基本原理是,當 人體感染病毒後,人體的免疫系統能自然地產生保護。 研製疫苗就是模仿這個自然感染、自然免疫的過程。「 如果自然感染後,人體都不能形成免疫力,我們研製的 疫苗也就沒辦法來保護人。」

根據現有的發現綜合來看,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 產生的免疫力是有時間段的,也就是說,疫苗也只能保 護一段時間。吳尊友說,這就構成了很大的挑戰,要求 國家生產大量疫苗,同時要求人一直接種。

但吳尊友表示,目前疫苗還是當下最有希望的疫情 防控措施,且應該可以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應用;只是基 於目前研究得到的結論,疫苗不一定是人類面對病毒的 「免疫通行證」。(編輯:張淑伶)1090626

上一則:當局分析北京疫情 排除動物病毒或武漢毒株導致
下一則:驚悚!深夜台北捷運末列班車 網看驚呼:「如月車站」?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