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生活新聞 > 好醫師新聞網

                  孩童弱視早治療 六歲前是黃金期

                  好醫師新聞網 (2020-05-26 11:30)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孩童弱視黃金治療期,避免錯過成弱視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期追蹤,才能擁有美麗新「視」界

                  才放完史上最長寒假,眼科門診就湧現拿著視力不良單就診的學童,最常見的莫過於假期中過度使用3C用品造成近視度數上升的孩子,但不時也會意外揪出弱視學童。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林昕穎醫師表示,「弱視」是指視力無法用眼鏡矯正至0.8以上。最常見孩童單側視力不佳的主因即為弱視。若孩童有早產、發展遲緩或是家族史,造成弱視的可能性也會提升。

                  林昕穎說,憑藉著落在視網膜上的清晰影像,視覺功能得以在0到6歲間逐漸發育,慢慢才能像成年人一樣看到1.0。若在發育過程中,沒有清晰的影像輔助,就會形成弱視。

                  弱視的成因分為以下幾類:

                  1.       屈光不正型:分為高度近視、遠視、散光使影像不清,或是兩眼度數差距大,使大腦選擇性接受優勢眼的影像。

                  2.       斜視型:因大腦接收到兩個不同的影像並往往抑制斜視眼所提供的影像。

                  3.       剝奪型:眼睛結構上的問題阻礙光線進入,例如先天性白內障、眼皮下垂或角膜混濁。

                  弱視是無法預防的,但造成的影響又那麼可怕,要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呢?林昕穎進一步指出,除了幼稚園、小學定期的學童視力健檢外,家長在家可以指導小朋友看視力表,在3到4歲左右會比視力後,帶寶貝到醫院或診所的眼科做詳細檢查。由於弱視的黃金治療期在6歲左右,一但過了弱視的黃金治療期,孩童的視力程度可能也已定型,無法有太大進步。

                  治療弱視的原則是要讓清晰影像重新落在視網膜黃斑部上,若是因為屈光不正(包括高度遠視、近視、散光或是不等視),就要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矯正,並輔以遮眼治療或是弱視訓練;若弱視是由斜視引起,則必須針對斜視情形接受手術矯治;若是因為先天性白內障、眼皮下垂或是角膜混濁,則要以手術處理遮蔽光線的主因,再視情況輔以鏡片矯正。

                  林昕穎強調,無論採取的是何種治療方法,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長、小朋友和醫師三方一起配合努力,並定期回診追蹤視力狀況。若配了眼鏡但小朋友卻沒有佩戴,或是遮眼治療沒徹底執行,都會導致治療成效不彰。另外,有實行遮眼法治療的小朋友更要定期回診,以免遮眼過度導致原本視力好的眼睛反而變弱視。

                   
                  80%心肌梗塞有先期症狀 忽略可能要人命 103歲人瑞腰椎變形 微創手術助行走自如 娛樂性藥物可合法?─大麻萃取物與大麻的差異 墨國染病返台今確診 全球破五百萬病例 季節交替 常按這些穴道可改善鼻塞、鼻炎

                  上一則:新北市圖藝文紓困 展覽補助徵件開放線上報名至6月底止
                  下一則:全車對號座!高鐵端午節車票開賣 加開163班次28日開搶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